旱金蓮(Tropaeolum majus)和野金蓮(Caltha palustris)雖然名字中都含有“金蓮”二字,但它們實際上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植物,分別屬于不同的科屬,生長環(huán)境、外觀特征以及用途等方面都有顯著的差異。
旱金蓮(Tropaeolum majus)和野金蓮(Caltha palustris)雖然名字中都含有“金蓮”二字,但它們實際上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植物,分別屬于不同的科屬,生長環(huán)境、外觀特征以及用途等方面都有顯著的差異。
1. 科屬分類
- 旱金蓮:屬于旱金蓮科(Tropaeolaceae),是該科下的一個典型代表。
- 野金蓮:屬于毛茛科(Ranunculaceae),在這一大家族中,它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。
2. 外觀特征
- 旱金蓮:
- 莖葉:莖細(xì)長,可攀爬或匍匐生長;葉子圓形或心形,邊緣有鋸齒。
- 花朵:花色豐富,常見的有橙黃、紅色等,花朵呈喇叭狀,非常醒目。
- 果實:果實為蒴果,成熟后會裂開散出種子。
- 野金蓮:
- 莖葉:植株較矮小,多分枝;葉片基生,形狀多為心形或腎形,邊緣平滑或微波狀。
- 花朵:花色以黃色為主,花瓣5片,中心部分常有深色斑點,形態(tài)優(yōu)雅。
- 果實:果實為瘦果,成熟時顏色變暗。
3. 生長環(huán)境
- 旱金蓮:原產(chǎn)于南美洲,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,耐旱能力強,適合在陽光充足的地方種植。
- 野金蓮:廣泛分布于北半球溫帶地區(qū),尤其在中國北方濕地、溝渠旁較為常見,喜濕耐寒,適應(yīng)性強。
4. 用途
- 旱金蓮:
- 觀賞價值高,常作為園林綠化植物使用。
- 部分品種的葉子和花朵可以食用,具有一定的營養(yǎng)價值。
- 野金蓮:
- 主要用于觀賞,特別是在水邊或濕地花園中,能夠營造出自然和諧的景觀效果。
- 傳統(tǒng)上被認(rèn)為有一定的藥用價值,但需注意其全株有毒,不可隨意食用。
5. 其他信息
- 旱金蓮:有時也被稱作“印度卷耳”、“喇叭花”等。
- 野金蓮:別名較多,如“金盞花”、“黃花菜”等,但請注意與真正的金盞花(Calendula officinalis)區(qū)分。
雖然旱金蓮和野金蓮的名字相似,但它們之間存在很大的區(qū)別,從植物學(xué)的角度來看,它們屬于不同科屬,各自擁有獨特的形態(tài)特征、生態(tài)習(xí)性和應(yīng)用價值。
品名:旱金蓮種子
高度:30~50cm
特點:好種好養(yǎng),花量大,抗性好。
種植量:1~1.5kg/畝
種植期:春夏/視地區(qū)
適播地:排水通暢,光照充足,不挑土壤。
供應(yīng)規(guī)格:種子/杯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