黨參、白術與茯苓的主要區(qū)別在于它們的來源、性狀、功效以及應用范圍。下面將從這幾個方面詳細介紹這三種藥材的特點。來源黨參:來源于桔梗科植物黨參(Codonopsis pilosula)、素花黨參(Codonopsis pilosula var. modesta)或川黨
黨參、白術與茯苓的主要區(qū)別在于它們的來源、性狀、功效以及應用范圍。下面將從這幾個方面詳細介紹這三種藥材的特點。
-
來源
- 黨參:來源于桔梗科植物黨參(Codonopsis pilosula)、素花黨參(Codonopsis pilosula var. modesta)或川黨參(Codonopsis tangshen)的干燥根。
- 白術:來源于菊科植物白術(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.)的干燥根莖。
- 茯苓:來源于多孔菌科真菌茯苓(Poria cocos (Schw.) Wolf)的干燥菌核。
-
性狀
- 黨參:長圓柱形,稍彎曲,表面黃白色至淡棕黃色,有不規(guī)則縱皺紋及少數(shù)橫長皮孔樣突起;質(zhì)硬而脆,斷面平坦,黃白色至淡黃色,有裂隙,顯粉性。
- 白術:呈不規(guī)則肥厚團塊,表面灰黃色或灰棕色,有瘤狀突起及斷續(xù)的縱向皺溝;質(zhì)堅實,斷面黃白色至淡黃色,有棕黃色油點散在。
- 茯苓:為類圓形、橢圓形、扁圓形或不規(guī)則塊狀,大小不一;外皮薄而粗糙,棕褐色至黑褐色,有明顯的皺縮紋理;斷面白色或淡紅色,略顯顆粒狀。
-
功效
- 黨參:具有補中益氣、生津養(yǎng)血的功效,適用于脾胃虛弱、食欲不振、乏力倦怠等癥狀。
- 白術:健脾燥濕、止汗安胎,常用于治療脾虛食少、腹脹泄瀉、自汗、胎動不安等癥。
- 茯苓:利水滲濕、健脾寧心,對于水腫尿少、心悸失眠、脾虛食少等癥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。
-
應用范圍
- 黨參:廣泛應用于各類補氣方劑中,如四君子湯、參苓白術散等。
- 白術:除了單獨使用外,也常與其他藥材配伍,如與蒼術合用以增強燥濕健脾之效,或與黃芪同用加強補氣固表之力。
- 茯苓:在中醫(yī)臨床上,茯苓不僅可單味煎服,還經(jīng)常與其他藥物組合,如與桂枝、甘草等組成五苓散,用于治療小便不利、水腫等癥。
雖然黨參、白術和茯苓都是常用的中藥材料,但它們各自有著獨特的藥性和適用場景,在實際應用時需根據(jù)具體病情選擇合適的藥材進行治療。
品名:白術種子
高度:50~100cm
特點:生長快,抗性好,產(chǎn)量高。
種植量:3~4kg/畝
種植期:春秋/視地區(qū)
適播地:排水通暢,光照充足,不挑土壤。
供應規(guī)格:種子/種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