毒麥(Lolium temulentum) 是一種與普通小麥、大麥等作物相似的雜草,其種子外形酷似芝麻,但含有毒性成分,對人和動物都有一定的危害。
-
形態(tài)特征:毒麥屬于禾本科黑麥屬的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。株高可達30-90厘米,莖直立,葉片狹長,邊緣粗糙。穗狀花序,小穗排列緊密,成熟時呈黃褐色。種子扁平,兩端稍尖,顏色從淡黃色到深棕色不等,大小約為2-3毫米,形狀確實與芝麻有些相似。
-
分布與生長環(huán)境:廣泛分布在歐洲、亞洲及北非等地,在我國主要見于東北、華北、西北以及長江流域各省區(qū)。常生于田間地頭、荒地、路旁等處,尤其在小麥、大麥等谷物種植區(qū)較為常見。
-
毒性成分:毒麥種子中含有多種有毒物質(zhì),主要包括毒麥堿(Temuline)、毒麥素(Temuline)等生物堿類化合物,這些成分能引起中樞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興奮、痙攣等癥狀,嚴重時可導致死亡。
-
中毒表現(xiàn):人畜誤食后可能出現(xiàn)惡心嘔吐、腹痛腹瀉、頭痛眩暈、肌肉抽搐、呼吸困難等中毒癥狀。兒童和家禽對此尤為敏感,輕者可能僅表現(xiàn)為消化道不適,重者則可能因急性中毒而危及生命。
-
防治措施:
- 農(nóng)業(yè)上應加強田間管理,及時清除雜草,減少毒麥的傳播。
- 收獲前仔細檢查作物,避免將混有大量毒麥籽粒的小麥或其他谷物作為飼料使用。
- 對于已經(jīng)受到污染的糧食,可以通過篩選、風選等方式去除雜質(zhì)。
- 發(fā)現(xiàn)中毒情況應及時就醫(yī)治療,采取相應的解毒和支持療法。
-
歷史背景:早在古羅馬時期,人們就已認識到毒麥的危害性。由于其種子容易與小麥混淆,歷史上曾多次發(fā)生因食用了被毒麥污染的小麥面粉而導致的大規(guī)模食物中毒事件。
雖然毒麥種子與芝麻在外形上有一定相似之處,但因其具有潛在的毒性,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應當注意區(qū)分并加以防范。
推薦一些常用的類目,點擊進入專題,草坪用草籽,牧草用草籽,花卉用草籽。
下面推薦一些常用的草籽品種:
1.黑麥草種子
2.高羊茅種子
3.早熟禾種子
牧草類
1.黑麥草
2.紫花苜蓿
3.甜高粱
4.三葉草
草花類
1.太陽花
2.矢車菊
3.波斯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