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芷的種子呈黃褐色至棕褐色。這種顏色是由于種子成熟過程中所發(fā)生的自然化學變化導致的。下面是一些關于白芷種子的其他相關信息:
-
形態(tài)特征:白芷(學名:Angelica dahurica)的種子為雙懸果,扁圓形或略呈腎形,表面平滑,有光澤。種子的大小一般在2-3毫米之間。
-
生長環(huán)境:白芷喜涼爽濕潤氣候,耐寒但不耐高溫和干旱。通常生長于海拔500-2500米的山坡林下、灌叢中或草地中。
-
藥用價值:白芷的根部入藥,具有解表散寒、祛風止痛的功效,常用于治療感冒頭痛、風濕痹痛等癥。而其種子雖然也有一定的藥用價值,但不如根部廣泛使用。
-
繁殖方式:白芷主要通過種子繁殖。播種時間一般選擇春季或秋季,種子發(fā)芽率較高,適宜溫度為18-22℃。播種后需保持土壤濕潤,以促進種子萌發(fā)。
-
采收與加工:白芷種子成熟期一般在7-9月份,當果實由綠色轉為黃褐色時即可采收。采收后將果實曬干,搓去果皮,篩取干凈的種子備用。
-
儲存方法:干燥通風處保存,避免潮濕和高溫,以免影響種子的發(fā)芽率和藥效。
了解這些信息有助于更好地認識和利用白芷這一重要的中藥材資源。
品名:白芷種子
高度:50~100cm
特點:生長快,抗性好,產(chǎn)量高。
種植量:3~4kg/畝
種植期:春秋/視地區(qū)
適播地:排水通暢,光照充足,不挑土壤。
供應規(guī)格:全新種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