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芷(學名:Angelica dahurica)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,屬于傘形科當歸屬。它在中國、日本、韓國以及俄羅斯的遠東地區(qū)都有分布。在中國,白芷主要分布在東北、華北、西北等地區(qū),其中以河北省和山西省最為著名。形態(tài)特征根部:白芷的根呈圓錐形或長
白芷(學名:Angelica dahurica)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,屬于傘形科當歸屬。它在中國、日本、韓國以及俄羅斯的遠東地區(qū)都有分布。在中國,白芷主要分布在東北、華北、西北等地區(qū),其中以河北省和山西省最為著名。
形態(tài)特征
- 根部:白芷的根呈圓錐形或長圓柱形,表面黃白色至淡棕色,內(nèi)部白色,質(zhì)地堅硬,斷面平坦,具有濃郁的香氣。
- 莖葉:莖直立,中空,分枝較多,高可達1米左右。葉片為二至三回羽狀復葉,小葉邊緣有鋸齒,葉柄基部擴大成鞘狀。
- 花果:花期在6-7月,花序為復傘形花序,花白色。果實為雙懸果,成熟后呈黃褐色,有明顯棱線。
生長習性
白芷喜涼爽濕潤氣候,耐寒,不耐高溫,適宜生長在肥沃、排水良好的沙質(zhì)壤土中。在陽光充足、通風良好的環(huán)境中生長。白芷對土壤酸堿度適應范圍較廣,但以微酸性至中性土壤為宜。
用途
- 藥用價值:白芷是傳統(tǒng)中藥材之一,其根部入藥,具有祛風散寒、通竅止痛、消腫排膿等功效,常用于治療頭痛、牙痛、風濕痛、鼻炎等癥狀。現(xiàn)代研究還發(fā)現(xiàn),白芷中含有多種活性成分,如揮發(fā)油、香豆素類化合物等,具有抗炎、抗菌、抗氧化等作用。
- 食用價值:部分地區(qū)將白芷作為調(diào)味品使用,尤其是在一些地方特色菜肴中,如白芷燉肉、白芷燒雞等。
- 美容護膚:白芷提取物被廣泛應用于化妝品中,具有美白、抗衰老的功效。
栽培技術
- 選地整地:選擇土層深厚、疏松肥沃、排水良好的地塊,深耕細耙,施足基肥。
- 播種育苗:春季或秋季均可播種,采用直播或育苗移栽的方式。播種前需進行種子處理,提高發(fā)芽率。
- 田間管理:保持土壤濕潤,及時除草,適時追肥。注意防治病蟲害,尤其是蚜蟲、白粉病等。
- 采收加工:一般在種植后的第二年秋季采收,將根部挖出,洗凈泥土,曬干或烘干即可。
注意事項
- 白芷雖然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,但使用時需遵循醫(yī)囑,避免過量使用導致不良反應。
- 對于孕婦及哺乳期婦女,應謹慎使用白芷,以免影響胎兒或嬰兒健康。
通過上述介紹,可以看出白芷不僅是一種重要的中藥材,還具有一定的經(jīng)濟價值和觀賞價值。在農(nóng)業(yè)生產(chǎn)和日常生活中,合理利用白芷資源,可以帶來多方面的益處。
品名:白芷種子
高度:50~100cm
特點:生長快,抗性好,產(chǎn)量高。
種植量:3~4kg/畝
種植期:春秋/視地區(qū)
適播地:排水通暢,光照充足,不挑土壤。
供應規(guī)格:全新種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