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麥子和黑麥草的主要區(qū)別在于植物分類、外觀形態(tài)、生長環(huán)境及用途方面。
-
外觀形態(tài) 野麥子植株較矮小,一般高30-60厘米,葉片扁平狹長,葉脈平行,顏色為灰綠色,穗狀花序細長,成熟時籽粒容易脫落。而黑麥草植株較高大,通常能長到1米左右,葉片寬大柔軟且呈深綠色,有明顯的中脈,穗狀花序較大,小穗排列緊密,不易散落種子。
- 葉片:野麥子的葉片相較于黑麥草更窄、更短,且表面粗糙,而黑麥草葉片更為寬大光滑。
- 莖稈:野麥子莖稈直立纖細,節(jié)間較長,而黑麥草莖稈粗壯,基部傾斜或匍匐生長。
- 根系:野麥子根系相對較淺,多為須根系;黑麥草具有發(fā)達的根系,主根明顯,側根眾多,扎根更深。
-
生長環(huán)境 野麥子適應性強,在我國南北各地均有分布,常生于田野、路旁、荒地等處,尤其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區(qū)較為常見。它耐寒、耐旱、耐瘠薄,對土壤要求不高。黑麥草喜溫暖濕潤氣候,不耐寒也不耐旱,適合在我國南方以及云貴高原等地種植,多見于草地、林緣或人工栽培。
-
用途 野麥子在農業(yè)上被視為有害雜草,會影響農作物產量與質量,但其嫩苗可作為家畜飼料。黑麥草營養(yǎng)價值高,富含蛋白質、維生素和礦物質,是優(yōu)質的牧草資源,可用于放牧、青貯或者調制干草,同時它還具有保持水土、綠化環(huán)境的功能。某些品種的黑麥草也可用于草坪建植。
野麥子和黑麥草雖然同屬禾本科,但在多個方面存在著顯著差異。
品名:黑麥草種子
自然高度:40~90cm
修剪高度:4~6cm
特點:耐寒性強,生長快,適應性好。
種植期:春秋冬/視地區(qū)
適播地:排水順暢,光照充足,不挑土壤。
供應規(guī)格:全新種子/草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