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果、茴香和白芷都是常見的中藥材,它們在外觀、氣味、性味歸經(jīng)以及功效等方面存在明顯區(qū)別:一、主要區(qū)別外觀形態(tài)草果:果實呈長橢圓形或卵圓形,表面灰棕色至紅棕色,有縱溝及棱線,兩端各有一凹陷的果柄痕。果皮較硬,種子團被膜質(zhì)假種皮包裹,分成3瓣,每瓣有種子8 - 1
草果、茴香和白芷都是常見的中藥材,它們在外觀、氣味、性味歸經(jīng)以及功效等方面存在明顯區(qū)別:
一、主要區(qū)別
-
外觀形態(tài)
- 草果:果實呈長橢圓形或卵圓形,表面灰棕色至紅棕色,有縱溝及棱線,兩端各有一凹陷的果柄痕。果皮較硬,種子團被膜質(zhì)假種皮包裹,分成3瓣,每瓣有種子8 - 11粒,種子多面形,紅棕色,有特異香氣。
- 茴香:為雙懸果,呈圓柱形,有的稍彎曲,兩端略尖。表面黃綠色或淡黃色,頂端殘留有黃棕色突起的柱基,基部有時有細小的果梗。分果呈長橢圓形,背面有縱棱5條,接合面平坦而較寬。橫切面略呈五邊形,背面的四邊約等長,接合面較小。表面黃白色,有油管6個。
- 白芷:根呈長圓錐形,長10 - 25cm,直徑1.5 - 2cm。表面灰棕色,有橫向突起的皮孔及少數(shù)支根痕,近根頭處有橫紋。體重,質(zhì)堅實,斷面白色或灰白色,粉性,形成層環(huán)棕色,近方形或近圓形,皮部散有多數(shù)棕色油點。
-
氣味
- 草果:氣微香而特異,味辛、微苦。
- 茴香:有特異香氣,味微甜、辛。
- 白芷:有濃郁的香氣,味辛、微苦。
-
性味歸經(jīng)
- 草果:性溫,味辛。歸脾、胃經(jīng)。其溫燥之性較強,善于溫中燥濕,健脾消食。
- 茴香:性溫,味辛。歸肝、腎、脾、胃經(jīng)。具有散寒止痛、理氣和胃的功效。
- 白芷:性溫,味辛。歸肺、胃經(jīng)。能解表散寒,祛風止痛,通鼻竅,燥濕止帶,消腫排膿。
-
功效主治
- 草果
- 燥濕溫中:對于寒濕內(nèi)阻,脘腹脹滿疼痛,不思飲食等癥有較好的治療作用。如用于治療寒濕困脾證,常與厚樸、陳皮等同用。
- 截瘧除痰:可治療瘧疾寒熱,以及因濕濁阻滯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癥。例如在截瘧方面,可配伍柴胡、檳榔等藥物。
- 茴香
- 散寒止痛:適用于寒疝腹痛,睪丸偏墜脹痛等病癥。對于寒邪凝滯于肝經(jīng)所致的少腹冷痛、睪丸疼痛等效果顯著,常與小茴香(即茴香)、吳茱萸等同用。
- 理氣和胃:可用于脾胃虛寒,脘腹冷痛,嘔吐吞酸等癥??膳c干姜、人參等配伍以增強溫補脾胃之力。
- 白芷
- 解表散寒:用于外感風寒表證,頭痛、鼻塞、發(fā)熱惡寒等癥。如九味羌活湯中就含有白芷,以增強解表散寒、通竅止痛的作用。
- 祛風止痛:對風邪上擾清竅導致的頭痛、牙痛、風濕痹痛等有良好的療效。對于陽明經(jīng)頭痛(前額及眉棱骨痛)尤為適宜。
- 通鼻竅:治療鼻淵(慢性鼻竇炎),可單用或與蒼耳子、辛夷等同用。
- 燥濕止帶:用于濕濁下注所致的帶下病,可與蒼術、車前子等配伍。
- 消腫排膿:對于瘡瘍腫毒初起,可起到消腫止痛、促使成膿破潰的作用。
- 草果
二、其他區(qū)別
- 生長環(huán)境
- 草果多生長于熱帶、亞熱帶地區(qū),喜溫暖濕潤氣候,耐陰,在疏林下或溪邊等潮濕環(huán)境中生長良好。我國云南、廣西等地為主要產(chǎn)地。
- 茴香適應性較強,耐旱、耐寒,喜陽光充足,在北方地區(qū)廣泛分布,多生長于田野、路邊等地。
- 白芷喜涼爽、濕潤氣候,耐寒怕熱,多生長于海拔較低的山坡、丘陵地帶,在東北、華北、西北及華東等地均有分布。
- 來源科屬
- 草果來源于姜科植物草果的干燥成熟果實。
- 茴香是傘形科植物茴香的干燥成熟果實。
- 白芷為傘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。
品名:茴香種子
高度:50~100m
特點:生長快,適應性好。
種植期:春夏/視地區(qū)
適播地:排水順暢,光照充足,不挑土壤。
供應規(guī)格:全新種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