羊蹄根與枯礬的配伍使用主要針對皮膚病和痔瘡等疾病,具有清熱解毒、燥濕止癢的功效。羊蹄根,中藥名,來源于蓼科植物羊蹄(Rumex japonicus Houtt.)的干燥根部,味苦、澀,性寒,歸肝、大腸經(jīng),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
羊蹄根與枯礬的配伍使用主要針對皮膚病和痔瘡等疾病,具有清熱解毒、燥濕止癢的功效。
羊蹄根,中藥名,來源于蓼科植物羊蹄(Rumex japonicus Houtt.)的干燥根部,味苦、澀,性寒,歸肝、大腸經(jīng),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止血、殺蟲止癢的作用,常用于治療痢疾、便血、痔瘡出血、皮膚瘙癢等病癥。
枯礬,即明礬經(jīng)過煅燒而成的產(chǎn)物,其化學成分為十二水合硫酸鋁鉀[KAl(SO4)2·12H2O],味酸、澀,性寒,有毒,歸肺、脾、胃、大腸經(jīng),功能為收澀、解毒、殺蟲、燥濕、止血,可用于治療口舌生瘡、耳道流膿、疥癬、濕疹、痔瘡等。
具體用法:
-
外用:取新鮮羊蹄根適量,洗凈后切片或搗爛,加入適量枯礬粉末混合均勻,敷于患處,每日更換1-2次。對于痔瘡患者,可以將上述藥膏涂抹在肛門周圍,有助于緩解癥狀;對于皮膚瘙癢者,則可直接涂抹于患處,起到止癢作用。
-
煎湯:取干羊蹄根30克,枯礬15克,加水煎煮30分鐘,去渣取汁,待冷卻至適宜溫度后清洗患處,每日1-2次,連續(xù)使用數(shù)日可見效。
注意事項:
- 使用前應先咨詢專業(yè)醫(yī)師,確保藥物適合個人體質(zhì)及病情。
- 孕婦慎用,避免過量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應。
- 對藥物成分過敏者禁用。
- 外用時若出現(xiàn)紅腫、疼痛加劇等情況應立即停藥并就醫(yī)檢查。
- 內(nèi)服時需嚴格控制劑量,防止中毒現(xiàn)象發(fā)生。
- 本方劑僅作為輔助治療手段,嚴重疾病還需配合其他治療方法。
品名:礬根
高度:20~40cm
特點:耐寒性強,四季常綠,適應性好。
種植期:四季/視地區(qū)
適播地:排水順暢,光照充足,不挑土壤。
供應規(guī)格:120#150#180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