陜西種植金銀花的關(guān)鍵要點:選擇優(yōu)良品種、合理選址、科學(xué)管理
-
品種選擇 陜西地區(qū)適合種植的金銀花品種主要有“雞爪花”、“大毛花”等。這些品種具有適應(yīng)性強、產(chǎn)量高、抗病蟲害能力強的特點。其中“雞爪花”的花朵細(xì)長且多分枝,花蕾期長;“大毛花”則花朵較大,有效成分含量較高。
-
選址與整地 金銀花喜光也耐陰,但以向陽處為好,在陜西種植時要選擇土層深厚、疏松肥沃、排水良好的砂質(zhì)壤土或壤土為宜。避免在低洼易澇、鹽堿過重的地方種植。選好地塊后要深耕細(xì)作,一般深翻30 - 40厘米,結(jié)合整地每畝施入腐熟有機肥3000 - 4000千克,同時施入適量的磷鉀肥,如過磷酸鈣50千克、硫酸鉀15千克左右。然后將土地耙平,做成寬1 - 1.2米的畦,畦間距30 - 40厘米。
-
繁殖方法 金銀花可以采用扦插繁殖和分株繁殖的方法。扦插繁殖一般在春季(3 - 4月)或雨季(7 - 8月)進行,選取當(dāng)年生半木質(zhì)化、生長健壯、無病蟲害的枝條作為插穗,剪成10 - 15厘米長,上部留2 - 3對葉片,下部葉片全部去掉,插入準(zhǔn)備好的苗床中,深度為插穗長度的1/3 - 1/2,株行距保持在5 - 10厘米×10 - 15厘米,插后澆透水,搭建遮陽網(wǎng),保持土壤濕潤,大約30 - 40天可生根發(fā)芽。分株繁殖可在秋季或早春進行,將母株周圍萌發(fā)出的小植株連根挖出,另行栽植即可。
-
定植 按照行距1.5 - 2米、株距1 - 1.2米的規(guī)格進行定植。定植時間以春季3 - 4月或秋季9 - 10月為宜。定植時先在畦面上挖好定植穴,穴深和穴徑均為30 - 40厘米,將金銀花幼苗放入穴中,使根系舒展,然后填土踏實,澆足定根水。
-
田間管理
- 澆水:定植后的前兩年要注意澆水保濕,尤其是在干旱季節(jié)。夏季高溫時,可在早晚澆水,防止水分蒸發(fā)過快。進入結(jié)果期后,根據(jù)土壤墑情適時澆水,滿足金銀花生長需求。
- 施肥:除了基肥外,在每年的春季萌芽前、開花前、采花后都要追肥。春季萌芽前每畝施尿素10 - 15千克;開花前施用氮磷鉀復(fù)合肥20 - 30千克;采花后施用腐熟有機肥2000 - 3000千克,搭配適量的磷鉀肥。
- 整形修剪:金銀花整形修剪是提高產(chǎn)量和質(zhì)量的重要措施。對于定植后的幼樹,要培養(yǎng)主干和主枝,一般保留3 - 5個主枝,使其分布均勻。冬季落葉后到翌年春季萌芽前進行修剪,剪除枯枝、弱枝、病蟲枝、過密枝等,短截徒長枝,促進分枝,使樹冠通風(fēng)透光良好。
-
病蟲害防治 金銀花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、葉斑病等,主要蟲害有蚜蟲、尺蠖等。對于白粉病,發(fā)病初期可用70%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;葉斑病可用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 - 1000倍液噴霧。蚜蟲可用10%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 - 3000倍液噴霧;尺蠖可用2.5%溴氰菊酯乳油2000 - 3000倍液噴霧。同時要加強田間管理,增強植株抗病蟲能力。
-
采收加工 金銀花一般在定植后的第二年開始少量開花,第三年進入盛花期。當(dāng)花蕾由綠變白,上部膨大但未開放時采摘,此時藥用價值。采收后要及時晾曬或烘干,晾曬時將花蕾攤放在干凈的席子上,厚度不超過3厘米,置于通風(fēng)干燥處,經(jīng)常翻動,直至干燥。烘干時溫度控制在50 - 60℃,每隔1 - 2小時翻動一次,直至干燥。干燥后的金銀花要及時包裝儲存,放置于干燥、通風(fēng)、陰涼處,防止受潮、霉變。
品名:金銀花
高度:3~5m
特點:生長快,適應(yīng)性好,產(chǎn)量高。
種植期:秋冬春/視地區(qū)
適播地:排水順暢,光照充足,不挑土壤。
供應(yīng)規(guī)格:1年苗2年苗/老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