茵陳、藿香、葛根均為傳統(tǒng)中藥,在中醫(yī)藥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應(yīng)用價值。
茵陳,為菊科植物茵陳蒿的干燥地上部分。春季幼苗高6-10cm時采收或秋季花蕾長成至花初開時采割,除去雜質(zhì)和老莖,曬干。春采者習稱“綿茵陳”,秋采者習稱“花茵陳”。味苦、辛,性微寒。歸脾、胃、肝、膽經(jīng)。其主要功效是清利濕熱、利膽退黃,用于治療黃疸尿少、濕溫暑濕等癥。現(xiàn)代藥理研究表明,茵陳具有抗炎、抗氧化、保肝利膽等作用。
藿香是一年生草本植物,唇形科。 藿香味辛,性微溫。歸脾、胃、肺經(jīng)。它能夠化濕、止嘔、解暑。常用于治療濕阻中焦證,如脘腹痞悶、食欲不振、嘔吐、泄瀉等;也可用于暑濕證及濕溫初起,發(fā)熱倦怠、胸悶不舒等;還能治療胃腸型感冒、急性腸胃炎屬濕濁內(nèi)阻者。藿香正氣水就是以藿香為主要成分制成的一種常用中成藥,對于緩解上述癥狀效果顯著。藿香還有一定的抗菌、抗病毒能力。
葛根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。 味甘、辛,性涼。歸脾、胃經(jīng)。葛根有解肌退熱、透疹、生津止渴、升陽止瀉之功。主要用于外感發(fā)熱頭痛、項背強痛、麻疹不透、熱病口渴、陰虛消渴、熱瀉熱痢、脾虛泄瀉等病癥。葛根含有多種活性成分,如大豆苷、葛根素等黃酮類化合物,這些物質(zhì)賦予了葛根擴張冠狀動脈血管、改善心肌供血、降低血壓、提高腦循環(huán)、抗心律失常等多種藥理作用。在日常生活中,葛根還可被加工成葛粉、葛根茶等食品,既美味又養(yǎng)生。
品名:藿香種子
高度:40~90cm
特點:生長快,花量大,適應(yīng)性好。
種植期:春季/視地區(qū)
適播地:排水順暢,光照充足,不挑土壤。
供應(yīng)規(guī)格:全新種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