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藿香栽培技術(shù)要點如下:一、選地與整地廣藿香對土壤要求不十分嚴格,但以疏松肥沃、排水良好的砂質(zhì)壤土為佳。選好地塊后要深耕細作,一般深耕20-30厘米,結(jié)合耕翻每畝施入腐熟的有機肥2000 - 3000千克,使土肥充分混合均勻,然后整平耙細,做寬1.2 - 1.5
廣藿香栽培技術(shù)要點如下:
一、選地與整地 廣藿香對土壤要求不十分嚴格,但以疏松肥沃、排水良好的砂質(zhì)壤土為佳。選好地塊后要深耕細作,一般深耕20-30厘米,結(jié)合耕翻每畝施入腐熟的有機肥2000 - 3000千克,使土肥充分混合均勻,然后整平耙細,做寬1.2 - 1.5米的畦,畦溝寬30 - 40厘米,畦高15 - 20厘米,四周開好較深的排水溝,以利排水。
二、繁殖方法
- 分株繁殖 在春季或秋季進行,選擇生長健壯、無病蟲害的植株,將植株從根部挖出,分成數(shù)叢,每叢帶3 - 5個芽,按行株距30厘米×25厘米開穴種植,種后澆透水。
- 扦插繁殖 夏季多采用扦插繁殖。剪取半木質(zhì)化的枝條,長10 - 15厘米,留上部2 - 3片葉,下部葉片去掉,在苗床上按行株距10厘米×8厘米插入土中,深度為插條長度的1/2 - 2/3,插后澆水,保持土壤濕潤和適當遮蔭,約15 - 20天生根,生根后逐漸減少遮蔭,待幼苗長到10 - 15厘米時即可移栽到大田。
三、田間管理
- 中耕除草 廣藿香生長前期要及時中耕除草,一般在封行前進行2 - 3次,宜淺鋤,避免傷根。封行后雜草可人工拔除。
- 追肥 幼苗期每隔15 - 20天追施一次稀薄的人糞尿或尿素溶液,每次每畝用尿素5 - 7千克;旺盛生長期每畝可追施復合肥15 - 20千克,分2 - 3次施入;現(xiàn)蕾期增施磷鉀肥,如過磷酸鈣10 - 15千克、硫酸鉀5 - 8千克,促進花序發(fā)育和有效成分積累。
- 排灌水 廣藿香喜濕潤環(huán)境,但怕積水。干旱季節(jié)要及時澆水,保持土壤濕潤;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澇,防止田間積水導致根系腐爛。
- 摘心打頂 當植株長到30 - 40厘米時進行摘心,促使側(cè)枝萌發(fā),增加分枝數(shù),提高產(chǎn)量。后期對于過高、徒長的枝條也要及時打頂,控制植株高度。
四、病蟲害防治
- 病害 (1)葉斑病 葉片上出現(xiàn)褐色圓形或近圓形病斑,嚴重時葉片枯死脫落。發(fā)病初期可用70%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 - 1000倍液噴霧防治,每隔7 - 10天噴一次,連續(xù)噴2 - 3次。 (2)根腐病 根部變黑腐爛,地上部分葉片發(fā)黃、萎蔫。防治方法是加強田間管理,合理排灌,發(fā)現(xiàn)病株及時拔除并銷毀,用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 - 800倍液灌根。
- 蟲害 (1)蚜蟲 危害嫩梢、嫩葉,造成葉片卷曲、皺縮??捎?0%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 - 2000倍液噴霧防治。 (2)紅蜘蛛 吸食葉片汁液,使葉片失綠,產(chǎn)生黃白色小點。可用1.8%阿維菌素乳油3000 - 4000倍液噴霧防治。
五、采收與加工
- 采收 廣藿香一般在種植后當年9 - 10月采收。當莖葉生長茂盛、花序尚未形成或剛形成時為采收適期。采收時連根拔起或齊地面割下全株,抖凈泥土,運回加工。
- 加工 將采收后的廣藿香攤放在通風干燥處晾干,也可用曬干或烘干的方法。烘干溫度不宜過高,一般不超過60℃,以免影響藥材質(zhì)量。干品扎成小捆,置于干燥、通風、陰涼處保存。
品名:藿香種子
高度:40~90cm
特點:生長快,花量大,適應性好。
種植期:春季/視地區(qū)
適播地:排水順暢,光照充足,不挑土壤。
供應規(guī)格:全新種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