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白茯苓和黃芩屬于兩種不同的中藥材,主要區(qū)別在于來源、性味歸經(jīng)、功效主治等方面。來源野白茯苓為多孔菌科真菌豬苓的干燥菌核;而黃芩則是唇形科植物黃芩的干燥根。性味歸經(jīng)野白茯苓性平,味甘淡,歸心、肺、脾、腎經(jīng);
野白茯苓和黃芩屬于兩種不同的中藥材,主要區(qū)別在于來源、性味歸經(jīng)、功效主治等方面。
- 來源 野白茯苓為多孔菌科真菌豬苓的干燥菌核;而黃芩則是唇形科植物黃芩的干燥根。
- 性味歸經(jīng) 野白茯苓性平,味甘淡,歸心、肺、脾、腎經(jīng);黃芩性寒,味苦,歸肺、膽、脾、胃、大腸、小腸經(jīng)。
- 功效主治 野白茯苓有利水滲濕、健脾寧心的功效,用于水腫尿少、痰飲眩悸、脾虛食少、便溏泄瀉、心神不安、驚悸失眠等癥;黃芩具有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、止血、安胎的作用,用于濕溫、暑濕胸悶嘔惡、濕熱痞滿、瀉痢、黃疸、肺熱咳嗽、高熱煩渴、血熱吐衄、癰腫瘡毒、胎動(dòng)不安等病癥。
- 用藥禁忌 野白茯苓無特殊禁忌;但黃芩不宜與藜蘆同用。
二者無論是從來源還是藥理作用方面都存在明顯差異,在使用時(shí)要根據(jù)具體病情選擇合適的藥材。
品名:黃芩種子
高度:40~80cm
特點(diǎn):生長快,適應(yīng)性好。
種植期:春夏/視地區(qū)
適播地:排水順暢,光照充足,不挑土壤。
供應(yīng)規(guī)格:全新種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