霍香薊與假臭草均為植物,但它們分屬不同的科屬,在形態(tài)特征、分布范圍以及藥用價值等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。
霍香薊屬于菊科霍香薊屬的植物。它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,植株高度一般在30-100厘米左右。莖直立,上部多分枝,表面有細棱和柔毛。葉片為長橢圓形至披針形,邊緣有不規(guī)則的鋸齒或淺裂,葉基漸狹下延成短柄。頭狀花序多數密集排列成傘房狀,總苞半球形,苞片多層,覆瓦狀排列;小花全部為管狀花,兩性,花冠淡紫色或白色。它的原產地在歐洲南部及亞洲西部,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,常見于路邊、山坡草地等處。霍香薊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,全草入藥,味甘、微苦,性涼,歸肝、脾經,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止血、消腫止痛的功效,可用于治療痢疾、腹瀉、吐血、衄血、便血、崩漏、外傷出血、跌打損傷等癥。
假臭草是玄參科假臭草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。它的植株較為矮小,通常高10 - 30厘米。莖四棱形,多分枝,節(jié)部膨大。葉片對生,呈卵形或橢圓形,先端鈍圓或微凹,基部楔形,全緣或有不明顯的波狀齒,上面深綠色,下面淡綠色,兩面均無毛。輪傘花序腋生,二至多花密集;花萼鐘形,外面被腺毛,內面無毛;花冠淡紫色或藍紫色,二唇形,上唇較短,先端微缺,下唇3裂,中裂片較大;雄蕊4枚,前對較長,伸出花冠外。假臭草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(qū),如印度、斯里蘭卡、馬來西亞等地,在我國主要見于云南、廣西、廣東、海南等省區(qū)的低海拔荒地、路旁或林緣。假臭草也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,全草入藥,味甘、淡,性涼,能清熱利濕、散瘀消腫,可以用來治療感冒發(fā)熱、咽喉腫痛、泄瀉、痢疾、黃疸型肝炎、風濕痹痛、跌打損傷等病癥。
品名:藿香種子
高度:40~90cm
特點:生長快,花量大,適應性好。
種植期:春季/視地區(qū)
適播地:排水順暢,光照充足,不挑土壤。
供應規(guī)格:全新種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