薔薇樁花的種植栽培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:
一、選地與土壤準備 薔薇樁花適宜生長在陽光充足、通風良好、排水性佳的地方。對于土壤,要求土層深厚、肥沃疏松、微酸性的砂質(zhì)壤土為宜。在種植前要對土地進行深翻,深度約30 - 40厘米,以便疏松土壤,增加透氣性和透水性,并且清除雜草根系等雜物。每平方米可施加腐熟的有機肥料2 - 3千克作為基肥,以保證植株生長初期的養(yǎng)分需求。
二、繁殖方式
- 扦插繁殖
- 時間選擇在春季(3 - 5月)或秋季(9 - 11月)。從健康母株上選取當年生半木質(zhì)化的枝條,長度約為10 - 15厘米,剪去下部葉片,保留頂端2 - 3片葉。將枝條下端切成斜面,插入事先準備好的沙床或蛭石中,插入深度為枝條長度的1/3 - 1/2。
- 插后保持沙床濕潤,溫度控制在20 - 25℃左右,空氣濕度保持在80% - 90%,大約3 - 4周即可生根,待根系長到3 - 5厘米時就可以移栽到圃地或盆中。
- 嫁接繁殖
- 常用野薔薇作砧木。嫁接時間一般在夏季(7 - 8月),采用芽接的方法。選擇優(yōu)良品種的當年生健壯枝條上的飽滿芽作為接芽,在砧木距離地面3 - 5厘米處進行“T”字形切口,然后將接芽插入切口中,使芽和砧木緊密結(jié)合,再用塑料薄膜綁扎固定。嫁接后的1 - 2周要注意遮蔭保濕,當接芽成活并萌發(fā)新梢時,逐步解除綁扎物。
三、定植 如果是地栽,按照一定的株行距(根據(jù)品種不同而有所差異,一般株距為50 - 80厘米,行距為80 - 100厘米)挖穴,穴的大小為30×30×30厘米左右。將薔薇樁花苗放入穴中,使根系舒展,填土至根頸處,輕輕壓實土壤,澆透定根水。如果是盆栽,選擇透氣性良好的瓦盆或陶盆,盆底墊一層粗砂或者碎瓦片以利于排水,然后加入配制好的培養(yǎng)土(腐葉土、園土、河沙按照3:3:2的比例混合),將植株植入盆中,同樣澆透水。
四、澆水管理 薔薇樁花既不耐旱也不耐澇。在生長季節(jié),要根據(jù)土壤干濕程度及時澆水,保持土壤濕潤但不過濕。春秋季每隔2 - 3天澆水一次;夏季氣溫高,蒸發(fā)量大,每天早晚各澆水一次,并且可以向植株周圍噴水,提高空氣濕度;冬季則要減少澆水頻率,保持土壤略干,一般每隔7 - 10天澆水一次即可。雨季要及時排水,防止積水造成爛根。
五、施肥管理 除了種植時施入基肥外,在生長期間還要適時追肥。在春季萌芽前,每株可施加氮磷鉀復合肥20 - 30克,促進枝葉生長;花期前后增施磷鉀肥,如磷酸二氫鉀溶液,每隔10 - 15天噴施一次,濃度為0.2% - 0.3%,有助于提高花朵質(zhì)量和數(shù)量;秋季落葉后施一次有機肥,如腐熟的餅肥,每株100 - 200克,為來年生長積累養(yǎng)分。
六、修剪整形 修剪是薔薇樁花栽培中的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。
- 在冬季休眠期進行重剪,剪除病蟲枝、枯死枝、交叉枝、過密枝等,對于一年生枝條,可根據(jù)造型需要短截,一般留2 - 3個芽。
- 生長期也要進行適當?shù)男藜?,如摘心,當新梢長到一定長度(15 - 20厘米)時,摘去頂端部分,促使側(cè)枝萌發(fā),增加開花枝數(shù)量;花后要及時剪去殘花及其下的2 - 3片葉,避免養(yǎng)分消耗,有利于下一輪花芽分化。
七、病蟲害防治
- 病害
- 黑斑病:發(fā)病初期葉片出現(xiàn)褐色小斑點,逐漸擴大成圓形或近圓形黑斑,嚴重時葉片脫落。防治方法包括加強通風透光,合理澆水施肥,發(fā)病初期可用75%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 - 800倍液噴霧防治,每隔7 - 10天噴一次,連續(xù)噴2 - 3次。
- 白粉病:受害葉片表面覆蓋白色粉狀物,影響光合作用。發(fā)病時可用15%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 - 1500倍液噴霧,每7 - 10天噴一次,連續(xù)噴2 - 3次。
- 蟲害
- 刺蛾:幼蟲啃食葉片,造成缺刻或孔洞??稍谟紫x低齡期用2.5%溴氰菊酯乳油2000 - 3000倍液噴霧防治。
- 蚜蟲:群集在嫩梢、嫩葉上吸食汁液,導致葉片卷曲變形??捎?0%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 - 2000倍液噴霧防治。
品名:薔薇苗
高度:40~200cm
特點:耐寒性強,生長快,花量大,適應性好。
種植期:四季/視地區(qū)
適播地:排水順暢,光照充足,不挑土壤。
供應規(guī)格:杯苗/地苗/種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