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頭翁、秦皮、黃芩、黃連均為傳統(tǒng)中藥,在中醫(yī)臨床應(yīng)用中各有其獨特的作用和價值。一、白頭翁來源與性味歸經(jīng)白頭翁為毛茛科植物白頭翁的干燥根。味苦,性寒。歸胃、大腸經(jīng)。功效主治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止痢的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療熱毒血痢,癥見腹痛、里急后重、下痢膿血等。對于濕熱
白頭翁、秦皮、黃芩、黃連均為傳統(tǒng)中藥,在中醫(yī)臨床應(yīng)用中各有其獨特的作用和價值。
一、白頭翁
- 來源與性味歸經(jīng)
- 白頭翁為毛茛科植物白頭翁的干燥根。味苦,性寒。歸胃、大腸經(jīng)。
- 功效主治
- 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止痢的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療熱毒血痢,癥見腹痛、里急后重、下痢膿血等。對于濕熱蘊結(jié)于大腸所引起的泄瀉、痢疾,白頭翁能夠清除腸道濕熱邪氣,起到抗菌消炎的作用。在一些婦科炎癥方面也有一定療效,如用于治療濕熱帶下,可改善陰道分泌物異常增多且色黃質(zhì)稠等癥狀。
二、秦皮
- 來源與性味歸經(jīng)
- 秦皮來源于木犀科植物苦櫪白蠟樹、白蠟樹、尖葉白蠟樹或宿柱白蠟樹的干燥枝皮或干皮。味苦、澀,性寒。歸肝、膽、大腸經(jīng)。
- 功效主治
- 清熱燥濕、收斂止瀉、止帶、明目是其主要功效。在清熱燥濕方面,可用于濕熱瀉痢,能抑制腸道內(nèi)的病菌生長繁殖,減輕腸道炎癥反應(yīng);對于濕熱帶下的病癥,無論是白色黏稠的帶下還是黃色腥臭的帶下都有一定的治療效果。秦皮還具有良好的明目作用,可用于目赤腫痛、目生翳膜等眼科疾病,通過清肝瀉火而達到明目的目的。
三、黃芩
- 來源與性味歸經(jīng)
- 黃芩為唇形科植物黃芩的干燥根。味苦,性寒。歸肺、膽、脾、胃、大腸、小腸經(jīng)。
- 功效主治
- 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、止血、安胎為其主要功效。在清熱燥濕方面,廣泛應(yīng)用于濕溫、暑濕等病癥,可以緩解身熱不揚、胸悶腹脹、口渴不欲飲等癥狀。對于肺熱咳嗽,黃芩能清瀉肺熱,化痰止咳;在治療血熱妄行引起的吐血、衄血、便血、崩漏等出血性疾病時,黃芩可通過清熱涼血而起到止血的效果。黃芩還有安胎的作用,對于胎動不安、胎漏下血等情況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意義。
四、黃連
- 來源與性味歸經(jīng)
- 黃連為毛茛科植物黃連、三角葉黃連或云連的干燥根莖。味苦,性寒。歸心、脾、胃、肝、膽、大腸經(jīng)。
- 功效主治
- 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是黃連最突出的功效。在清熱燥濕方面,對于濕熱痞滿、嘔吐吞酸等脾胃濕熱證有很好的療效,可以消除胃脘部的痞悶不適感,減輕惡心嘔吐的癥狀。在瀉火解毒方面,可用于高熱煩躁、心火亢盛的心煩失眠、神昏譫語等病癥,也可治療癰腫瘡毒,通過清熱解毒來促進癰腫的消散。黃連還對痢疾桿菌等多種細菌有抑制作用,所以在治療濕熱痢疾方面也是一味重要藥物。
品名:黃芩種子
高度:40~80cm
特點:生長快,適應(yīng)性好。
種植期:春夏/視地區(qū)
適播地:排水順暢,光照充足,不挑土壤。
供應(yīng)規(guī)格:全新種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