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草、板藍根、黃芩、黃芪均為傳統(tǒng)中藥材,在中醫(yī)臨床應(yīng)用廣泛,下面對它們進行詳細介紹:
一、甘草
甘草為豆科植物甘草、脹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和根莖。甘草性平,味甘,歸心、肺、脾、胃經(jīng)。其主要功效有補脾益氣、潤肺止咳、緩急止痛、清熱解毒、調(diào)和諸藥等?,F(xiàn)代研究表明,甘草具有抗炎、抗氧化、抗病毒、調(diào)節(jié)免疫等多種藥理作用。在臨床上,甘草可用于治療脾胃虛弱、倦怠乏力、脘腹疼痛、咳嗽痰多、咽喉腫痛等癥狀。甘草還常用于配伍其他藥物,以減輕藥物的毒性和烈性。
二、板藍根
板藍根是十字花科菘藍的干燥根。板藍根性寒,味苦,歸心、胃經(jīng)。它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利咽的功效。主要用于溫病發(fā)熱、頭痛目赤、咽喉腫痛、痄腮、癰腫瘡毒等癥。板藍根含有的靛玉紅、靛藍等成分,對于多種細菌、病毒均有抑制作用,尤其對于呼吸道疾病如感冒、流感等有一定的預(yù)防和輔助治療作用。但由于板藍根性寒,脾胃虛寒者不宜長期大量服用,以免損傷脾胃陽氣。
三、黃芩
黃芩為唇形科植物黃芩的干燥根。黃芩性寒,味苦,歸肺、膽、脾、大腸、小腸經(jīng)。黃芩具有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、止血安胎的作用。黃芩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效果,可對抗金黃色葡萄球菌、痢疾桿菌等細菌;黃芩對呼吸道合胞病毒、流感病毒等也有抑制作用。黃芩還有保肝利膽、降血脂等作用。在臨床中,黃芩可用于治療肺熱咳嗽、高熱煩渴、濕溫、胸悶嘔惡、瀉痢腹痛、黃疸尿赤、以及婦人胎動不安等病癥。
四、黃芪
黃芪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干燥根。黃芪性微溫,味甘,歸肺、脾經(jīng)。它是補氣升陽、固表止汗、利水消腫、托毒生肌、斂瘡生肌的良藥。黃芪能夠增強機體免疫功能,促進蛋白質(zhì)合成,提高人體抗病能力。黃芪適用于脾氣虛證,如體虛自汗、食少便溏、中氣下陷所致的久瀉脫肛、子宮脫垂、崩漏下血、氣虛水腫等癥。在一些方劑中,黃芪也與其它藥物配合使用,以達到更好的療效。當歸補血湯中黃芪與當歸相伍,能起到補氣生血的作用。
品名:黃芩種子
高度:40~80cm
特點:生長快,適應(yīng)性好。
種植期:春夏/視地區(qū)
適播地:排水順暢,光照充足,不挑土壤。
供應(yīng)規(guī)格:全新種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