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芩的種植技術及利潤分析一、種植技術要點選地整地黃芩適合生長在陽光充足、排水良好、土質(zhì)疏松肥沃的砂壤土地塊。應選擇地勢較高、不易積水的地方,土壤pH值以6.5 - 7.5為宜。深翻土地20 - 30厘米,結合深翻每畝施入腐熟有機肥2000 - 3000千
黃芩的種植技術及利潤分析
一、種植技術要點
-
選地整地
- 黃芩適合生長在陽光充足、排水良好、土質(zhì)疏松肥沃的砂壤土地塊。應選擇地勢較高、不易積水的地方,土壤pH值以6.5 - 7.5為宜。
- 深翻土地20 - 30厘米,結合深翻每畝施入腐熟有機肥2000 - 3000千克、過磷酸鈣30 - 40千克作基肥。然后耙細整平,做寬1.2 - 1.5米的畦,畦面中間略高,呈龜背形,四周開好排水溝。
-
繁殖方法
- 種子繁殖:春播一般在3 - 4月,秋播于8 - 9月進行。播種前要對種子進行處理,可用溫水浸泡種子12小時左右,撈出晾干后與細沙混合均勻再播種。條播行距30 - 35厘米,開淺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(nèi),覆土厚度約1厘米,稍加鎮(zhèn)壓,保持土壤濕潤,播后10 - 15天即可出苗。
- 分株繁殖:春季萌芽前或秋季地上部枯萎后,將植株挖出,分成數(shù)個小株,每小株帶2 - 3個芽,按行株距30厘米×20厘米栽種,覆土壓實,澆透水。
-
田間管理
- 中耕除草:幼苗期要及時除草,防止雜草與幼苗爭肥爭水。一般每年中耕除草3 - 4次,在植株封壟前一次中耕時,可培土壅根,促進根系發(fā)育。
- 追肥:在黃芩生長期間要適時追肥。第1次追肥在5 - 6月,每畝追施尿素10 - 15千克;第2次在7 - 8月,每畝追施復合肥20 - 30千克,以促進根系生長。
- 排灌水:黃芩耐旱怕澇,但干旱季節(jié)也要適當澆水,保持土壤濕潤。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澇,避免根系腐爛。
-
病蟲害防治
- 病害主要有白粉病和根腐病等。白粉病發(fā)病初期可用25%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 - 2000倍液噴霧防治;根腐病發(fā)病時用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 - 1000倍液灌根。
- 蟲害主要有蚜蟲和葉蟬等。蚜蟲可用10%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 - 3000倍液噴霧防治;葉蟬可用2.5%溴氰菊酯乳油3000 - 4000倍液噴霧防治。
二、利潤分析
1. 成本投入
- 土地租金:如果租用土地種植,根據(jù)地區(qū)不同,每畝土地租金大約在200 - 500元不等。
- 種子或種苗費用:如果是種子繁殖,每畝種子用量約為1 - 1.5千克,種子價格每千克30 - 50元左右,種苗繁殖則每畝種苗成本在300 - 500元。
- 農(nóng)資投入(肥料、農(nóng)藥等):按照上述施肥和防治病蟲害的要求,每畝農(nóng)資投入大概在300 - 500元。
- 人工成本:從整地、播種到收獲等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需要人工操作,每畝人工成本在800 - 1200元左右。
- 其他成本(如灌溉設備折舊等):這部分成本相對較少,每畝大約100 - 200元。
黃芩種植每畝總成本大致在1700 - 2900元之間。
2. 收益情況
- 正常情況下,黃芩種植一年后可以采收。每畝產(chǎn)量在150 - 250千克左右。黃芩的價格受市場供求關系影響較大,近年來價格波動區(qū)間在20 - 40元/千克。按照平均價格30元/千克計算,每畝產(chǎn)值為4500 - 7500元。
- 每畝黃芩的凈利潤在1600 - 4800元之間。如果能夠提高種植技術和管理水平,增加產(chǎn)量,或者趕上市場價格上漲周期,利潤會更加可觀。黃芩市場價格存在波動風險,種植戶要密切關注市場動態(tài),合理安排種植規(guī)模。
品名:黃芩種子
高度:40~80cm
特點:生長快,適應性好。
種植期:春夏/視地區(qū)
適播地:排水順暢,光照充足,不挑土壤。
供應規(guī)格:全新種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