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芩屬于唇形科黃芩屬植物的干燥根,是一種重要的中藥材。它主要來源于多年生草本植物黃芩(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)的根部,在中國廣泛分布于東北、華北、西北等地。1. 品種分類黃芩的主要品種為黃芩(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
黃芩屬于唇形科黃芩屬植物的干燥根,是一種重要的中藥材。它主要來源于多年生草本植物黃芩(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)的根部,在中國廣泛分布于東北、華北、西北等地。
1. 品種分類
黃芩的主要品種為黃芩(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),此外還有一些近緣種或變種,如:
- 寬葉黃芩(S. amoena):分布于中國南方地區(qū),其藥用價值與黃芩相似。
- 灰毛黃芩(S. sessilifolia):分布在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(qū),同樣具有藥用價值。
- 滇黃芩(S. rivularis):主要分布在云南等地,也用于中藥。
2. 性狀特征
黃芩的干燥根呈圓柱形或紡錘形,表面棕黃色至深黃色,有縱向皺紋和橫向裂紋。斷面黃色,木質部明顯。氣微,味苦。
3. 藥理作用
黃芩含有多種活性成分,主要包括黃酮類化合物(如黃芩苷、漢黃芩素等),這些成分賦予了黃芩廣泛的藥理作用:
- 抗炎作用:黃芩苷具有顯著的抗炎效果,能夠抑制炎癥介質的釋放。
- 抗氧化作用:黃芩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具有較強的抗氧化能力,能夠清除自由基。
- 抗菌作用:對多種細菌和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。
- 保肝作用:黃芩可以保護肝臟,減輕藥物或毒素對肝臟的損傷。
4. 應用
黃芩在中醫(yī)中常用于治療熱病、肺熱咳嗽、濕溫發(fā)熱、癰腫瘡毒等癥狀?,F(xiàn)代醫(yī)學研究還發(fā)現(xiàn),黃芩在抗腫瘤、抗病毒等方面也有潛在的應用價值。
5. 采收與加工
黃芩一般在秋季采挖,洗凈后除去須根,曬干或低溫干燥。干燥后的黃芩應放置在通風干燥處保存,避免受潮發(fā)霉。
黃芩作為一種重要的中藥材,不僅來源明確,而且藥理作用廣泛,應用歷史悠久,是中醫(yī)藥寶庫中的重要成員。
品名:黃芩種子
高度:40~80cm
特點:生長快,適應性好。
種植期:春夏/視地區(qū)
適播地:排水順暢,光照充足,不挑土壤。
供應規(guī)格:全新種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