砂仁、肉桂、細辛、藿香均為傳統(tǒng)中藥材,在中醫(yī)中有著廣泛應用。一、砂仁藥性與歸經砂仁味辛,性溫。歸脾、胃、腎經。功效化濕開胃:對于濕阻中焦所致的脘腹脹滿、食欲不振等癥有良好效果。其化濕行氣之力能促進脾胃運化功能,
砂仁、肉桂、細辛、藿香均為傳統(tǒng)中藥材,在中醫(yī)中有著廣泛應用。
一、砂仁
- 藥性與歸經
- 砂仁味辛,性溫。歸脾、胃、腎經。
- 功效
- 化濕開胃:對于濕阻中焦所致的脘腹脹滿、食欲不振等癥有良好效果。其化濕行氣之力能促進脾胃運化功能,使水谷精微得以正常輸布。
- 溫脾止瀉:可溫中散寒,增強脾胃陽氣,改善脾胃虛寒引起的泄瀉癥狀。尤其適用于脾胃虛寒,食少便溏,或嘔吐清水者。
- 理氣安胎:對妊娠惡阻、胎動不安有一定的治療作用。通過調節(jié)氣血運行,穩(wěn)定沖任二脈,從而達到安胎的目的。
- 應用
- 在方劑中,如平胃散中加入砂仁,可加強其燥濕健脾的功效;在治療脾胃虛弱型妊娠惡阻時,常與紫蘇梗、陳皮等配伍使用。
二、肉桂
- 藥性與歸經
- 肉桂味辛、甘,大熱。歸腎、脾、心、肝經。
- 功效
- 補火助陽:是治療腎陽不足的重要藥物。能夠補充命門之火,溫補下元,改善腎陽虛衰所致的畏寒肢冷、腰膝冷痛、夜尿頻多等癥狀。在金匱腎氣丸中,肉桂與其他藥物配合,起到溫補腎陽的作用。
- 散寒止痛:可用于寒凝血滯諸痛證。如寒疝腹痛、經寒痛經等,肉桂的溫熱之性能散寒通絡止痛。
- 溫通經脈:能溫通全身經脈,改善血液循環(huán)。在治療胸痹心痛方面,可與薤白、瓜蔞等同用,以溫通心陽,暢通胸陽。
- 應用
- 除了內服,在外用方面也有一定價值,如用于凍傷的局部涂抹(將肉桂研末調敷)等。
三、細辛
- 藥性與歸經
- 細辛味辛,性溫。歸肺、腎經。
- 功效
- 解表散寒:為治療風寒感冒的常用藥。尤其適用于外感風寒,惡寒發(fā)熱,頭痛鼻塞等癥。其辛散之力能驅除外邪,使肌表之寒邪從汗而解。
- 祛風止痛:對于風濕痹痛有較好療效。無論是風寒濕痹還是風寒頭痛,細辛都能發(fā)揮祛風散寒、通絡止痛的作用。如治療風寒濕痹的獨活寄生湯中有細辛的運用。
- 宣通鼻竅:是治療鼻淵(鼻竇炎)、鼻鼽(過敏性鼻炎)等鼻部疾病的要藥。細辛能上達頭面,宣通鼻竅,減輕鼻塞流涕等癥狀。
- 應用
- 在使用時要注意用量,一般不宜超過3g,以免引起中毒反應,如出現煩躁、惡心、嘔吐等。
四、藿香
- 藥性與歸經
- 藿香味辛,性微溫。歸脾、胃、肺經。
- 功效
- 化濕,止嘔:為芳香化濕濁的要藥。當濕濁中阻,出現脘腹痞悶、嘔吐、泄瀉時,藿香能醒脾和胃,化濕止嘔。如藿香正氣散就是以藿香為主要藥物治療暑濕證的代表方劑。
- 發(fā)表解暑:可用于暑月外感風寒,內傷濕滯的證候。既能發(fā)散風寒,又能化濕和中,緩解因暑濕侵襲人體而出現的癥狀,如惡寒發(fā)熱、頭痛昏重、脘腹脹痛等。
- 應用
- 在夏季常見病的防治方面應用廣泛,除了制成藿香正氣水等成藥用于解暑化濕外,在飲食養(yǎng)生方面,也可適量使用藿香作為調味品,如藿香魚等菜肴,有助于增進食欲并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。
品名:藿香種子
高度:40~90cm
特點:生長快,花量大,適應性好。
種植期:春季/視地區(qū)
適播地:排水順暢,光照充足,不挑土壤。
供應規(guī)格:全新種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