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藥材中,黃連、黃芩和黃柏是三種常見的清熱燥濕藥,它們雖然都具有清熱的功效,但在來源、性味歸經(jīng)、功效主治等方面存在明顯區(qū)別。一、來源不同黃連來源于毛茛科植物黃連Coptis chinensis Franch.、三角葉黃連Copt
在中藥材中,黃連、黃芩和黃柏是三種常見的清熱燥濕藥,它們雖然都具有清熱的功效,但在來源、性味歸經(jīng)、功效主治等方面存在明顯區(qū)別。
一、來源不同
- 黃連來源于毛茛科植物黃連Coptis chinensis Franch.、三角葉黃連Coptis deltoidea C.Y.ChengetHsiao或云連Coptis teeta Wall.的干燥根莖。這幾種黃連多生長于我國四川、貴州等地海拔較高的山地林下。
- 黃芩為唇形科植物黃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,主產(chǎn)于我國北方地區(qū),如河北、山西等地,在多種類型的土壤中均能良好生長。
- 黃柏是蕓香科植物黃皮樹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.或黃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.的干燥樹皮。黃皮樹分布于長江流域各省區(qū);黃檗分布于東北及內(nèi)蒙古、河北等地,多生于山坡灌木叢或疏林中。
二、性味歸經(jīng)有別
- 黃連:味苦,性寒。歸心、脾、胃、肝、膽、大腸經(jīng)。其苦寒之性較為強烈,可以直折心火,瀉脾胃之火,除下焦?jié)駸岬取?/li>
- 黃芩:味苦,性寒。歸肺、膽、脾、胃、大腸、小腸經(jīng)。黃芩偏入上焦肺經(jīng),可清肺泄熱,止咳平喘,又能入中焦脾胃與下焦大腸,善清熱燥濕,解毒療瘡。
- 黃柏:味苦,性寒。歸腎、膀胱、大腸經(jīng)。它長于清相火,退虛熱,常用于治療陰虛發(fā)熱,骨蒸潮熱等癥。
三、功效主治各異
- 黃連:清熱燥濕,瀉火解毒。用于濕熱痞滿,嘔吐吞酸,瀉痢,黃疸,高熱神昏,心火亢盛,心煩不寐,血熱吐衄,目赤,牙痛,消渴,癰腫疔瘡;外治濕疹,濕瘡,耳道流膿。
- 黃芩:清熱燥濕,瀉火解毒,止血,安胎。用于濕溫、暑濕,胸悶嘔惡,濕熱痞滿,瀉痢,黃疸,肺熱咳嗽,高熱煩渴,血熱吐衄,癰腫瘡毒,胎動不安。
- 黃柏:清熱燥濕,瀉火除蒸,解毒療瘡。用于濕熱瀉痢,黃疸尿赤,帶下,熱淋,腳氣,痿痹,骨蒸勞熱,盜汗,遺精,瘡瘍腫毒,濕疹瘙癢。
四、炮制方法不同
- 黃連的炮制方法多樣,包括酒黃連(增強活血化瘀作用)、姜黃連(增強降逆止嘔作用)、萸黃連(增強疏肝和胃止痛的作用)等。
- 黃芩常用的炮制方法有炒黃芩(緩和苦寒之性)、酒黃芩(引藥上行)、黃芩炭(增強涼血止血作用)等。
- 黃柏則有鹽黃柏(引藥入腎)、黃柏炭(增強止血作用)等炮制品。
五、用藥配伍差異
- 黃連常與半夏、吳茱萸等配伍使用以治療胃熱嘔吐、吞酸嘈雜;與黃芩、梔子同用可清瀉三焦火邪;與白頭翁、秦皮等合用治療熱痢腹痛。
- 黃芩多與桑白皮、杏仁等配伍用于肺熱咳嗽;與茵陳蒿、梔子等配伍治療濕熱黃疸;與當(dāng)歸、白芍等配伍可用于血熱出血證。
- 黃柏常與知母配伍滋陰降火;與蒼術(shù)、牛膝等配伍用于濕熱下注所致的足膝紅腫熱痛、下肢萎軟無力等癥。
黃連、黃芩、黃柏雖同屬清熱燥濕藥,但它們之間存在著顯著的區(qū)別,在臨床應(yīng)用時應(yīng)根據(jù)具體病情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治療。
品名:黃芩種子
高度:40~80cm
特點:生長快,適應(yīng)性好。
種植期:春夏/視地區(qū)
適播地:排水順暢,光照充足,不挑土壤。
供應(yīng)規(guī)格:全新種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