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芩、桑白皮、浙貝母、紫菀均為傳統(tǒng)中藥材,主要用于治療呼吸系統(tǒng)疾病。一、黃芩來源黃芩為唇形科植物黃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。春、秋二季采挖,除去須根及泥沙,曬后撞去粗皮,曬干。性味歸經(jīng)味苦,性寒。歸肺、膽、脾、胃、大腸、小腸經(jīng)。功效主治具有清熱燥濕、瀉火
黃芩、桑白皮、浙貝母、紫菀均為傳統(tǒng)中藥材,主要用于治療呼吸系統(tǒng)疾病。
一、黃芩
- 來源
- 黃芩為唇形科植物黃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。春、秋二季采挖,除去須根及泥沙,曬后撞去粗皮,曬干。
- 性味歸經(jīng)
- 味苦,性寒。歸肺、膽、脾、胃、大腸、小腸經(jīng)。
- 功效主治
- 具有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、止血、安胎的功效。用于濕溫、暑濕,胸悶嘔惡,濕熱痞滿,瀉痢,黃疸,肺熱咳嗽,高熱煩渴,血熱吐衄,癰腫瘡毒,胎動不安等癥。在治療肺熱咳嗽方面,黃芩能夠清泄肺熱,常與麻杏石甘湯中的其他藥物配伍使用,起到協(xié)同增強止咳平喘的作用。
二、桑白皮
- 來源
- 桑白皮為??浦参锷orus alba L.的干燥根皮。秋冬采挖根部,刮去黃棕色粗皮,縱向剖開,以木板夾制或搓成單筒狀,干燥。
- 性味歸經(jīng)
- 味甘,性寒。歸肺經(jīng)。
- 功效主治
- 能夠瀉肺平喘,利水消腫。用于肺熱咳喘,水腫脹滿尿少,面目肌膚浮腫等病癥。在治療肺熱引起的喘咳時,桑白皮可以清肺熱而平喘,且其利水消腫的功效有助于改善因肺氣不宣導(dǎo)致的水液代謝失調(diào)所引發(fā)的水腫癥狀。
三、浙貝母
- 來源
- 浙貝母為百合科植物浙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.的干燥鱗莖。5 - 6月采挖,洗凈,除去心芽,趁鮮切成厚片,曬干;或洗凈,直接曬干。
- 性味歸經(jīng)
- 味苦,性寒。歸肺、心經(jīng)。
- 功效主治
- 具有清熱化痰、散結(jié)解毒的功效。用于風熱咳嗽、痰火咳嗽、肺癰、乳癰、瘰疬、瘡毒等癥。對于痰熱阻肺所致的咳嗽,浙貝母能清熱化痰,使肺氣得以宣暢,從而緩解咳嗽癥狀。在治療瘰疬等痰核性疾病時,浙貝母的散結(jié)作用較為明顯。
四、紫菀
- 來源
- 性味歸經(jīng)
- 味辛、苦,性溫。歸肺經(jīng)。
- 功效主治
- 可以潤肺下氣,化痰止咳。用于咳嗽氣逆、痰多,以及虛寒性的咳嗽。紫菀溫潤不燥,善于治療久咳、痰中帶血等虛證咳嗽。它既能化痰又能止咳,對于肺氣上逆引起的咳嗽有較好的調(diào)理作用。
品名:黃芩種子
高度:40~80cm
特點:生長快,適應(yīng)性好。
種植期:春夏/視地區(qū)
適播地:排水順暢,光照充足,不挑土壤。
供應(yīng)規(guī)格:全新種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