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參、番瀉葉、黃連、黃芩均為傳統(tǒng)中藥,在中醫(yī)臨床應(yīng)用中具有重要意義。
丹參為唇形科植物丹參的干燥根和根莖。其性微寒,味苦。歸心、肝經(jīng)。丹參有活血調(diào)經(jīng)、涼血消癰、清心除煩等功效。在婦科疾病方面,對于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、痛經(jīng)、閉經(jīng)等問題,丹參可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;還可用于治療熱病煩躁、心悸失眠等癥狀,是因為它能清心除煩;從現(xiàn)代藥理學(xué)角度來看,丹參具有擴(kuò)張冠狀動脈、改善微循環(huán)、抗氧化等多種作用,對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有一定價值。
番瀉葉是豆科植物狹葉番瀉或尖葉番瀉的干燥小葉。性質(zhì)偏寒,味甘、苦。歸大腸經(jīng)。番瀉葉主要用于治療便秘,它的有效成分可以刺激腸道蠕動,促進(jìn)排便,對于習(xí)慣性便秘、老年性便秘以及術(shù)后便秘等情況都有較好的療效。番瀉葉還有一定的抗炎、抗菌作用,可用于治療腸炎等腸道炎癥性疾病,但長期大量使用可能會引起電解質(zhì)紊亂,如低鉀血癥等不良反應(yīng),因此需要遵醫(yī)囑合理使用。
黃連來源于毛茛科植物黃連、三角葉黃連或云連的干燥根莖。味苦,性寒。歸心、脾、胃、肝、膽、大腸經(jīng)。黃連具有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的功效??捎糜谥委煗駸崞M、嘔吐吞酸、瀉痢、黃疸等病癥,這是因為黃連能夠清除體內(nèi)的濕熱之邪;對于高熱神昏、心火亢盛、心煩不寐、血熱吐衄等火熱證候也有良好效果,這是因為它能瀉火解毒。黃連還被廣泛應(yīng)用于眼科,治療目赤腫痛等眼部疾病。
黃芩為唇形科植物黃芩的干燥根。味苦,性寒。歸肺、膽、脾、胃、大腸、小腸經(jīng)。黃芩具有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、止血、安胎的功效。在臨床上,黃芩常用于治療濕溫、暑濕、胸悶嘔惡等濕熱病癥,可清熱燥濕;對于肺熱咳嗽、高熱煩渴等火熱證,黃芩能瀉火解毒;由于黃芩還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,所以可用于治療血熱妄行所致的吐血、衄血等出血癥狀;并且黃芩還可以安胎,可用于胎熱胎動不安的情況?,F(xiàn)代研究表明,黃芩有一定的抗病毒、抗菌、抗炎、保肝利膽等作用,可用于多種疾病的輔助治療。
品名:黃芩種子
高度:40~80cm
特點:生長快,適應(yīng)性好。
種植期:春夏/視地區(qū)
適播地:排水順暢,光照充足,不挑土壤。
供應(yīng)規(guī)格:全新種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