墨旱蓮(學名:Eclipta prostrata)墨旱蓮,又稱旱蓮草、墨菜等,為菊科植物墨旱蓮的干燥全草。它主要分布于我國南方各省,喜生于濕潤的田邊、溝旁及路旁。墨旱蓮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止血、滋陰潤燥的功效,在傳統(tǒng)中醫(yī)中應用廣泛。藥用價值清熱解毒:適用于治療瘡瘍腫毒、咽喉
墨旱蓮(學名:Eclipta prostrata)
墨旱蓮,又稱旱蓮草、墨菜等,為菊科植物墨旱蓮的干燥全草。它主要分布于我國南方各省,喜生于濕潤的田邊、溝旁及路旁。墨旱蓮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止血、滋陰潤燥的功效,在傳統(tǒng)中醫(yī)中應用廣泛。
-
藥用價值
- 清熱解毒:適用于治療瘡瘍腫毒、咽喉腫痛等癥狀。
- 涼血止血:可用于血熱妄行引起的吐血、衄血等出血癥狀。
- 滋陰潤燥:對于肝腎不足導致的頭暈目眩、耳鳴、須發(fā)早白有一定療效。
-
現(xiàn)代研究
- 現(xiàn)代藥理研究表明,墨旱蓮含有多種有效成分,如黃酮類化合物、生物堿、揮發(fā)油等,具有抗炎、抗氧化、保護肝臟等作用。
- 臨床上還發(fā)現(xiàn)其對改善皮膚狀況、促進頭發(fā)生長等方面也有良好效果。
-
使用方法與注意事項
- 墨旱蓮可煎湯內服或外用洗敷,一般用量為9-15克。
- 孕婦慎用,脾胃虛寒者不宜過量服用。
茵陳側柏葉(學名:Platycladus orientalis var. orientalis)
茵陳側柏葉,即側柏的葉子,屬于柏科植物側柏的嫩枝葉。側柏在我國分布極廣,常見于山地林間或巖石縫隙中生長。側柏葉性味苦澀微寒,歸肺、肝經,具有清熱燥濕、祛風止癢、涼血止血的作用。
-
藥用價值
- 清熱燥濕:適用于濕熱帶下、黃疸型肝炎等病癥。
- 祛風止癢:用于風濕痹痛、皮膚瘙癢等癥。
- 涼血止血:可用于咯血、尿血等出血性疾病。
-
現(xiàn)代研究
- 茵陳側柏葉中含有豐富的黃酮類物質、鞣質、維生素C等,這些成分賦予了它較強的抗菌消炎能力。
- 實驗表明,側柏葉提取物能顯著降低血壓,對心血管系統(tǒng)有益。
-
使用方法與注意事項
- 通常將新鮮或干燥的側柏葉煎水服用,成人每次用量約為10-15克。
- 體質虛弱、容易腹瀉的人群應減少用量或避免長期連續(xù)使用。
墨旱蓮與茵陳側柏葉均是傳統(tǒng)中醫(yī)藥材中的重要成員,它們各自具備獨特的藥理特性及臨床應用范圍。在實際應用時,需根據(jù)個人體質和具體病情選擇合適的藥材,并遵循醫(yī)囑合理用藥。
品名:側柏苗
高度:60~200cm
特點:耐寒性強,四季常綠,適應性好。
種植期:四季/視地區(qū)
適播地:排水通暢,光照充足,不挑土壤。
供應規(guī)格:盆栽苗/裸根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