刺槐中發(fā)現(xiàn)的天牛通常是指在刺槐樹干或枝條內部蛀食、造成危害的幾種天牛幼蟲或成蟲。這類害蟲屬于鞘翅目(Coleoptera)天牛科(Cerambycidae),在中國分布較廣,對刺槐等樹木具有較大威脅。下面詳細介紹天牛對刺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。天牛對刺槐的危害幼蟲蛀食:天牛
刺槐中發(fā)現(xiàn)的天牛通常是指在刺槐樹干或枝條內部蛀食、造成危害的幾種天牛幼蟲或成蟲。這類害蟲屬于鞘翅目(Coleoptera)天??疲–erambycidae),在中國分布較廣,對刺槐等樹木具有較大威脅。下面詳細介紹天牛對刺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。
天牛對刺槐的危害
- 幼蟲蛀食:天牛幼蟲主要在樹干和枝條內部蛀食木質部,形成蜿蜒的隧道,導致樹體營養(yǎng)輸送受阻,生長勢減弱,嚴重時可引起樹木枯死。
- 成蟲產卵:成蟲在樹皮裂縫處產卵,卵孵化后幼蟲即開始蛀入樹干內,進一步加劇危害。
- 外觀特征:受害樹木常出現(xiàn)樹皮開裂、流膠現(xiàn)象,有時可見到天牛幼蟲排出的木屑和糞便混合物從樹洞口溢出。
常見的刺槐天牛種類
- 云斑天牛(Saperda calcarata):體型較大,成蟲體長可達20-35mm,幼蟲期長達2-3年,是刺槐的主要害蟲之一。
- 桑天牛(Apriona germari):成蟲體長約15-30mm,黑色或深褐色,前胸背板具白色或淡黃色斑點,幼蟲期為2-4年。
- 雙條天牛(Acalolepta luxuriosa):成蟲體長18-26mm,前胸背板兩側各有1條黃色縱帶,幼蟲期約2年。
防治方法
-
物理防治:
- 人工捕殺成蟲:利用成蟲的趨光性,在夜間使用燈光誘集并捕捉。
- 刮除蟲卵:春季檢查樹干,發(fā)現(xiàn)蟲卵及時刮除。
- 捕捉幼蟲:夏季至秋季,用鐵絲鉤等工具插入蟲孔捕捉幼蟲。
-
化學防治:
- 樹干噴藥:選用高效低毒的殺蟲劑如氯氰菊酯、溴氰菊酯等,按說明書稀釋后均勻噴灑于樹干。
- 注射藥劑:對于已經(jīng)受害嚴重的樹木,可以采用注射法將藥液直接注入樹干內部,常用的藥物有吡蟲啉、阿維菌素等。
-
生物防治:
- 引入天敵:如寄生蜂、啄木鳥等自然天敵,幫助控制天牛種群數(shù)量。
- 使用微生物制劑:如白僵菌、綠僵菌等,這些微生物能夠感染并殺死天牛幼蟲。
-
加強管理:
- 定期修剪枯枝病葉,減少天牛的棲息場所。
- 加強水肥管理,提高樹木自身的抗逆能力。
刺槐中發(fā)現(xiàn)天牛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現(xiàn)象,需要采取綜合防治措施來有效控制其危害,保護刺槐健康生長。
品名:刺槐
高度:10~30m
特點:耐寒性強,挺拔高大,適應性好。
種植期:春秋冬/視地區(qū)
適播地:排水順暢,光照充足,不挑土壤。
供應規(guī)格:種子/1~2年苗/直徑3~20公分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