側柏葉在《本草綱目》中的記載《本草綱目》是中國明代醫(yī)藥學家李時珍編纂的一部藥物學巨著,其中對側柏葉(即柏樹葉)的藥用價值有著詳細的描述。根據(jù)《本草綱目》的記載,側柏葉具有以下特點和用途:1. 性味歸經: 側柏葉味苦、澀,性微寒,無毒。入肝、肺二經。2. 主治功
側柏葉在《本草綱目》中的記載
《本草綱目》是中國明代醫(yī)藥學家李時珍編纂的一部藥物學巨著,其中對側柏葉(即柏樹葉)的藥用價值有著詳細的描述。根據(jù)《本草綱目》的記載,側柏葉具有以下特點和用途:
1. 性味歸經: 側柏葉味苦、澀,性微寒,無毒。入肝、肺二經。
2. 主治功能:
- 止血生?。?/strong> 對于吐血、衄血、便血、崩漏等出血癥有良好的止血效果。
- 清熱解毒: 可用于治療痄腮、丹毒、瘡瘍腫痛等熱毒病癥。
- 潤肺止咳: 對于干咳少痰、聲音嘶啞等癥狀有一定緩解作用。
- 安神助眠: 適用于心悸失眠、頭暈耳鳴等情況。
- 去風除濕: 能夠改善風濕痹痛、四肢麻木等問題。
3. 用法用量:
- 內服:煎湯,9~15g;或入丸散。
- 外用:適量,煎水洗患處;或研末調敷。
4. 采集加工: 四季均可采收,但以秋季為佳。采后需及時曬干或陰干保存,以防霉變。
5. 注意事項:
- 孕婦慎用。
- 陰虛火旺者不宜過量使用。
6. 其他信息:
- 側柏葉含有揮發(fā)油、黃酮類化合物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,這些物質是其發(fā)揮藥效的基礎。
- 在古代,人們還常將新鮮的側柏葉放置于衣柜中驅蟲防蛀,或懸掛于門前以避邪氣。
《本草綱目》對側柏葉的藥用價值給予了高度評價,不僅詳細記錄了它的性味歸經、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,還特別強調了其在止血生肌、清熱解毒等方面的作用。對于如何正確采集與加工也給出了指導建議,確保藥材質量的同時也能更好地發(fā)揮其藥效。
品名:側柏苗
高度:60~200cm
特點:耐寒性強,四季常綠,適應性好。
種植期:四季/視地區(qū)
適播地:排水通暢,光照充足,不挑土壤。
供應規(guī)格:盆栽苗/裸根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