砂地柏是一種灌木。它屬于柏科側柏屬,學名為Sabina vulgaris,是一種常綠或半常綠的低矮灌木植物。下面是對砂地柏的一些詳細介紹:
-
形態(tài)特征:砂地柏通常高度在0.3-1米之間,罕有超過2米的,枝條密集,呈匍匐狀或斜生,分枝多,枝葉密集,形成茂密的灌叢。
-
葉子:葉片為鱗片狀,緊密貼生于小枝上,顏色從淡綠色到深綠色不等,冬季部分品種會轉為黃綠色或紅褐色。
-
生長習性:砂地柏適應性強,耐旱、耐寒、耐瘠薄,對土壤要求不高,但更喜歡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。其根系發(fā)達,具有一定的固土防風作用。
-
分布與生態(tài)價值:廣泛分布于中國北方地區(qū),如內蒙古、陜西、山西等地,常見于干旱、半干旱地區(qū)的山坡、石縫中。由于其良好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適應性和美化效果,在城市綠化、園林造景中有廣泛應用。
-
用途:除了作為觀賞植物外,砂地柏還被用于水土保持、防風固沙等生態(tài)工程;其枝葉可提取精油,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。
砂地柏確實屬于灌木類植物,而非喬木。它不僅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,還在生態(tài)保護和資源利用方面發(fā)揮著重要作用。
品名:地柏
高度:30~70cm
特點:耐寒性強,匍匐生長,適應性好。
種植期:春秋冬/視地區(qū)
適播地:排水順暢,光照充足,不挑土壤。
供應規(guī)格:長度25~50c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