刺槐(學名:Robinia pseudoacacia)的葉子為羽狀復葉,通常為偶數(shù)羽狀復葉,由多個小葉組成。每個復葉的長度大約在10-25厘米之間,而單個小葉則呈卵形或橢圓形,長度約為2-4厘米,寬度約
刺槐(學名:Robinia pseudoacacia)的葉子為羽狀復葉,通常為偶數(shù)羽狀復葉,由多個小葉組成。每個復葉的長度大約在10-25厘米之間,而單個小葉則呈卵形或橢圓形,長度約為2-4厘米,寬度約為1-2厘米。小葉邊緣平滑或有細微鋸齒,頂端尖銳,基部圓形或微心形。
葉片特征
- 顏色:新葉初生時呈淡綠色,成熟后變?yōu)樯罹G色,秋季轉黃。
- 質地:葉片質地較薄,表面光滑,背面略帶白色絨毛。
- 排列方式:小葉在葉軸上對生或近對生,排列整齊。
- 葉脈:主脈明顯,從基部延伸至頂端,側脈細密,形成網(wǎng)狀分布。
生態(tài)習性
刺槐喜光,耐旱、耐瘠薄,適應性強,能在多種土壤條件下生長。其根系發(fā)達,具有固氮能力,能改良土壤,因此常被用于防風固沙、水土保持及綠化造林等生態(tài)工程中。
經濟價值
- 觀賞價值:刺槐春季開花,花色潔白或淡黃色,香氣濃郁,是良好的觀賞樹種。
- 經濟用途:木材堅硬耐用,可用于制作家具、農具等;花蜜豐富,是重要的蜜源植物;葉可作為飼料,尤其適合飼養(yǎng)家畜。
文化意義
在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中,刺槐寓意著堅強不屈的精神,象征著吉祥如意。古代文人墨客常用刺槐來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。
刺槐的葉子不僅具有獨特的形態(tài)美,還承載著豐富的生態(tài)、經濟及文化價值,是值得我們深入了解與保護的植物資源之一。
品名:刺槐
高度:10~30m
特點:耐寒性強,挺拔高大,適應性好。
種植期:春秋冬/視地區(qū)
適播地:排水順暢,光照充足,不挑土壤。
供應規(guī)格:種子/1~2年苗/直徑3~20公分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