垂柳屬于楊柳科(Salicaceae)的柳屬(Salix)。
垂柳(學名:Salix babylonica),是一種廣泛分布于中國及亞洲其他地區(qū)的落葉喬木。它的樹形優(yōu)美,枝條柔軟下垂,因此得名“垂柳”。在古代文學中,垂柳常常被用來象征離別和思念,是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一。
楊柳科與柳屬簡介
-
楊柳科(Salicaceae):是一類包含大約500種植物的科,主要分布在溫帶和寒帶地區(qū)。該科植物多為喬木或灌木,具有單葉互生、花小且無花瓣的特點。除了柳屬外,還包括楊屬(Populus)等。
-
柳屬(Salix):是楊柳科下的一個大屬,包含約450種植物,廣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溫帶和寒帶地區(qū)。柳屬植物多數(shù)為落葉喬木或灌木,部分種類也能生長成小喬木。它們通常具有細長而柔軟的枝條,葉子狹長,邊緣有鋸齒?;ㄐ驗槿|荑花序,果實為蒴果,內含許多細小的種子,附有白色絨毛,隨風傳播。
垂柳的特征
-
形態(tài)特征:垂柳可以長到20米高,樹冠寬闊,枝條細長柔軟,自然下垂,形成獨特的景觀效果。葉子長條形,長約5-10厘米,寬約1厘米,邊緣有細鋸齒,春季新葉呈淡綠色,夏季轉為深綠,秋季則變?yōu)辄S色。
-
生態(tài)習性:垂柳喜光耐濕,適應性強,能在多種土壤條件下生長,但以肥沃濕潤的土壤最為適宜。它對空氣污染有一定的抗性,在城市綠化中應用廣泛。
-
用途:垂柳不僅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,還被用于水土保持、防風固沙等生態(tài)工程。其木材輕軟,可制作家具、農具等;嫩枝和葉子含有豐富的單寧酸,可用于鞣制皮革;柳樹皮中的水楊苷(水楊酸前身)曾被用于制作解熱鎮(zhèn)痛藥物。
文化意義
在中國文化中,垂柳常被視為送別的象征,古代文人墨客常用“折柳”表達離愁別緒。如唐代詩人王維《渭城曲》中有“客舍青青柳色新,勸君更盡一杯酒”之句,即是以柳樹寄托對友人的不舍之情?!傲弊峙c“留”諧音,也寓意著挽留和懷念。
垂柳不僅在生物學分類上有明確的位置,而且在自然環(huán)境、人類生活以及文化傳承方面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。
品名:垂柳
高度:8~15m
特點:耐寒性強,挺拔高大,適應性好。
種植期:春秋冬/視地區(qū)
適播地:水源豐富,光照充足,不挑土壤。
供應規(guī)格:直徑2~20c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