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患子、皂角、側柏葉、旱蓮草均為我國傳統(tǒng)中草藥,廣泛應用于中醫(yī)治療和日常生活中。下面將分別介紹這四種植物的特征、功效及應用。1. 無患子別名:木患子、油患子。形態(tài)特征:落葉喬木,高可達20米。果實球形,成熟時呈黃色或橙色,果皮內含種子1枚。分布: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,如中國、日本
無患子、皂角、側柏葉、旱蓮草均為我國傳統(tǒng)中草藥,廣泛應用于中醫(yī)治療和日常生活中。下面將分別介紹這四種植物的特征、功效及應用。
1. 無患子
- 別名:木患子、油患子。
- 形態(tài)特征:落葉喬木,高可達20米。果實球形,成熟時呈黃色或橙色,果皮內含種子1枚。
- 分布: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,如中國、日本等地。
- 藥用部位:果實。
- 主要功效:
- 清熱解毒,利尿消腫。
- 常用于治療皮膚病、瘡癤、濕疹等。
- 還可作為天然清潔劑,用于洗發(fā)、洗衣等。
- 現(xiàn)代研究:含有多種皂苷類化合物,具有抗菌、抗炎作用。
2. 皂角
- 別名:皂莢、豬牙皂。
- 形態(tài)特征:落葉喬木,高可達20米。果實長條形,成熟時呈黑色,內含多粒種子。
- 分布:主要分布在中國、朝鮮、日本等地。
- 藥用部位:果實。
- 主要功效:
- 祛風化痰,解毒殺蟲。
- 用于治療咳嗽、哮喘、皮膚瘙癢等。
- 外用可治療頭虱、體虱等。
- 現(xiàn)代研究:含有豐富的皂苷,具有較強的表面活性,可用于清潔和消毒。
3. 側柏葉
- 別名:柏葉、扁柏葉。
- 形態(tài)特征:常綠喬木,高可達20米。葉片細小,呈鱗片狀,排列緊密。
- 分布:廣泛分布于北半球溫帶地區(qū),如中國、日本、歐洲等地。
- 藥用部位:葉片。
- 主要功效:
- 止血涼血,清熱解毒。
- 用于治療吐血、衄血、便血等出血性疾病。
- 還可用于治療皮膚瘙癢、濕疹等。
- 現(xiàn)代研究:含有揮發(fā)油、黃酮類化合物,具有抗菌、抗炎作用。
4. 旱蓮草
- 別名:墨旱蓮、白花蛇舌草。
- 形態(tài)特征:一年生草本植物,高約30厘米。莖細弱,葉片線形,花白色或淡紫色。
- 分布:廣泛分布于中國各地,尤以南方較多。
- 藥用部位:全草。
- 主要功效:
- 滋補肝腎,養(yǎng)陰清熱。
- 用于治療頭暈耳鳴、腰膝酸軟、須發(fā)早白等。
- 還可用于治療跌打損傷、瘡瘍腫痛等。
- 現(xiàn)代研究:含有多種生物堿、黃酮類化合物,具有抗氧化、抗炎作用。
總結
無患子、皂角、側柏葉、旱蓮草均具有獨特的藥用價值,廣泛應用于中醫(yī)臨床和日常生活。這些植物不僅在傳統(tǒng)醫(yī)學中占有重要地位,現(xiàn)代科學研究也不斷揭示其更多的藥理作用,為人類健康提供了豐富的資源。
品名:側柏苗
高度:60~200cm
特點:耐寒性強,四季常綠,適應性好。
種植期:四季/視地區(qū)
適播地:排水通暢,光照充足,不挑土壤。
供應規(guī)格:盆栽苗/裸根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