側柏葉與側柏皮的主要區(qū)別在于它們的來源、外觀特征、藥用價值以及應用領域。來源不同:側柏葉來源于側柏的嫩枝與葉,而側柏皮則是指側柏樹干的外層表皮。側柏,學名Platycladus orientalis (L.) Franco,屬于柏科側柏屬的一種常綠喬
側柏葉與側柏皮的主要區(qū)別在于它們的來源、外觀特征、藥用價值以及應用領域。
-
來源不同:側柏葉來源于側柏的嫩枝與葉,而側柏皮則是指側柏樹干的外層表皮。側柏,學名Platycladus orientalis (L.) Franco,屬于柏科側柏屬的一種常綠喬木,分布廣泛,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。
-
外觀特征差異:
- 側柏葉為鱗片狀小葉,緊密排列在枝條上,顏色通常為深綠色或藍綠色,質地較薄,具有特殊的香氣。
- 側柏皮則呈現(xiàn)灰褐色至紅棕色,質地較為粗糙,有時可見縱向裂紋,剝落時呈片狀或塊狀脫落。
-
藥用價值及功效對比:
- 側柏葉:味苦澀,性微寒,歸肺、肝經,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止血、祛風殺蟲等作用??捎糜谥委熗卵?、鼻衄、咯血、便血、崩漏、痔瘡出血等癥狀;同時對頭癬、濕疹等皮膚病也有一定療效。
- 側柏皮:味辛、苦,性溫,主要功能為散寒止痛、活血消腫。適用于風濕痹痛、跌打損傷、癰疽腫毒等情況。側柏皮還被認為能夠增強機體免疫力,對抗疲勞有一定幫助。
-
應用場景各異:
- 在園林綠化中,側柏作為觀賞植物被廣泛種植,其枝葉常用于制作盆景、綠化帶等。
- 藥材方面,側柏葉多用于內服制劑,如煎湯、泡茶等;而側柏皮則更多地應用于外用膏藥、散劑等形式,直接涂抹于患處。
雖然同屬側柏這一植物資源,但側柏葉與側柏皮在形態(tài)、藥效乃至實際運用上均存在顯著差異,了解這些差異有助于更準確地選擇和使用相關產品。
品名:側柏苗
高度:60~200cm
特點:耐寒性強,四季常綠,適應性好。
種植期:四季/視地區(qū)
適播地:排水通暢,光照充足,不挑土壤。
供應規(guī)格:盆栽苗/裸根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