側(cè)柏(Platycladus orientalis)播種育苗技術(shù)主要包括種子采集與處理、播種時間與方法、苗期管理等幾個方面。以下是詳細的介紹:1. 種子采集與處理種子采集:選擇生長健壯、無病蟲害的成年植株作為采種母樹,一般在9-
側(cè)柏(Platycladus orientalis)播種育苗技術(shù)主要包括種子采集與處理、播種時間與方法、苗期管理等幾個方面。以下是詳細的介紹:
1. 種子采集與處理
- 種子采集:選擇生長健壯、無病蟲害的成年植株作為采種母樹,一般在9-10月份當果實由綠色轉(zhuǎn)為黃褐色時進行采集。
- 種子處理:將采集到的果實攤放在通風干燥處晾干,去除果皮和雜質(zhì)后,進行水選或風選,篩選出飽滿的種子。為了提高發(fā)芽率,可以采用溫水浸泡24小時的方法進行催芽處理。
2. 播種時間與方法
- 播種時間:春季3-4月或秋季9-10月為播種時期,此時氣溫適宜,有利于種子萌發(fā)和幼苗生長。
- 播種方法:
- 條播:在整理好的苗床上開溝,溝深約2-3厘米,行距20-25厘米,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(nèi),覆土1-2厘米。
- 點播:按一定的株行距(如10×20厘米)挖小坑,每坑放入2-3粒種子,覆土1-2厘米。
- 撒播:將種子均勻撒在苗床上,然后覆蓋細土1-2厘米厚,適用于小規(guī)模育苗。
3. 苗期管理
- 水分管理:保持苗床土壤濕潤,避免積水。出苗前要勤澆水,保持土壤濕度;出苗后適當減少澆水次數(shù),促進根系發(fā)育。
- 光照管理:初期需要適當遮陰,避免強光直射導致幼苗灼傷。隨著幼苗生長,逐漸增加光照強度。
- 施肥管理:幼苗出土后1個月左右,可施用稀薄的有機液肥,促進幼苗健壯生長。以后每隔20天左右追施一次。
- 病蟲害防治:定期檢查苗床,發(fā)現(xiàn)病蟲害及時采取措施。常見的病害有立枯病、猝倒病等,可用多菌靈等藥劑防治;蟲害主要有蚜蟲、紅蜘蛛等,可用吡蟲啉等藥劑噴霧防治。
- 間苗與定苗:當幼苗長到5-6厘米高時,進行次間苗,保留健壯的幼苗,株距保持在10厘米左右。待幼苗長到10-15厘米高時,進行第二次間苗,最終定苗株距為20厘米左右。
4. 出圃與移栽
- 出圃時間:一般在第二年春季,當幼苗高度達到30-40厘米,地徑達到0.5厘米以上時,即可出圃。
- 移栽方法:選擇陰天或傍晚進行移栽,起苗時盡量帶土球,減少根系損傷。移栽后要及時澆水,保持土壤濕潤,直至幼苗成活。
通過以上步驟,可以有效提高側(cè)柏播種育苗的成功率,培育出健康、健壯的苗木。
品名:側(cè)柏種子
高度:5~20m
特點:四季常綠,耐寒性強,適應性好。
種植量:3~4kg/畝
種植期:春秋/視地區(qū)
適播地:排水通暢,光照充足,不挑土壤。
供應規(guī)格:全新種子/樹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