固氮作用是指將大氣中的氮氣(N2)轉(zhuǎn)化為氨(NH3)或其他含氮化合物的過程,這些化合物能夠被植物或微生物直接利用。在自然界中
真菌本身不具備固氮能力,但某些細菌確實具有固氮功能。
固氮作用是指將大氣中的氮氣(N2)轉(zhuǎn)化為氨(NH3)或其他含氮化合物的過程,這些化合物能夠被植物或微生物直接利用。在自然界中,能夠進行固氮作用的生物主要是一些特定的細菌,而真菌并不具備這種能力。
固氮細菌
-
自由生活型固氮細菌:這類細菌獨立生活在土壤、水體等環(huán)境中,如克雷伯氏菌(Klebsiella)、阿佐托巴克特(Azotobacter)等。
-
共生固氮細菌:與植物根系形成共生關(guān)系,最典型的是豆科植物與根瘤菌(Rhizobium)之間的共生關(guān)系。根瘤菌在植物根部形成根瘤,在其中固定大氣中的氮氣,為宿主植物提供必需的氮素營養(yǎng),同時獲得碳源和能量。
-
藍細菌(藍綠藻):雖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細菌,但它們也能夠進行固氮作用,例如魚腥藻(Anabaena)和念珠藻(Nostoc)。這些藍細菌通常存在于水體、土壤以及某些地衣中。
真菌與固氮
盡管真菌不能直接固氮,但在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中,它們通過與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間接參與了氮循環(huán):
-
地衣:地衣是真菌與藻類或藍細菌形成的共生體。在一些地衣種類中,藍細菌作為共生伙伴可以進行固氮作用,為整個共生體系提供氮源。
-
菌根真菌:與植物根系形成共生關(guān)系的菌根真菌,雖然自身不固氮,但可以通過擴大植物根系吸收面積,提高植物對土壤中可溶性氮的吸收效率,從而促進植物生長。
固氮作用主要由特定類型的細菌完成,而真菌則通過其他方式間接影響氮循環(huán)。
以下是常用的固氮植物種子
1.大豆(Glycine max)
2.田箐(Sesbania cannabina)
3.三葉草(Trifolium spp.)
4.紫云英(Astragalus sinicus)
5.箭筈豌豆(Vicia sativa)
6.白三葉草(Trifolium repens)
7.紫花苜蓿(Medicago sativa)
8.紫花苕(Astragalus crassus)
9.草木樨(Melilotus officinalis)
10.決明子(Cassia obtusifolia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