刺槐(Robinia pseudoacacia)是一種適應(yīng)性強、生長迅速的樹種,廣泛用于綠化、防風固沙和木材生產(chǎn)。其育苗及栽培技術(shù)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1. 選擇適宜的育苗地刺槐喜光、耐旱、耐瘠薄,但不耐水濕。育苗地應(yīng)選擇地勢較高、排水良好、土質(zhì)疏松肥沃
刺槐(Robinia pseudoacacia)是一種適應(yīng)性強、生長迅速的樹種,廣泛用于綠化、防風固沙和木材生產(chǎn)。其育苗及栽培技術(shù)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1. 選擇適宜的育苗地
刺槐喜光、耐旱、耐瘠薄,但不耐水濕。育苗地應(yīng)選擇地勢較高、排水良好、土質(zhì)疏松肥沃的地塊。pH值在6.0-7.5之間為宜。
2. 種子處理
- 種子采集:選擇健壯、無病蟲害的母樹,在9-10月果實成熟時采集。果實曬干后,輕輕敲打,使種子脫落。
- 種子處理:刺槐種子硬實,需進行破殼處理。常用的方法有機械擦傷、熱水浸泡和硫酸處理等。熱水浸泡法較為簡單有效,將種子放入80℃的熱水中浸泡1-2分鐘,然后撈出晾干備用。
3. 播種
- 播種時間:春季或秋季均可,以春季為主。春季播種一般在3-4月,秋季播種在9-10月。
- 播種方法:采用條播或撒播。條播時,行距20-30厘米,溝深2-3厘米;撒播時,先將種子均勻撒在苗床上,再覆土1-2厘米。
- 播種量:每畝播種量約為5-7公斤。
4. 苗期管理
- 澆水:播種后要保持土壤濕潤,但不宜過濕。出苗后逐漸減少澆水次數(shù),促進根系發(fā)育。
- 除草:及時清除雜草,保持苗床整潔。
- 施肥:苗期可施用適量的復(fù)合肥或有機肥,促進幼苗生長。一般在出苗后1個月左右施次肥,以后每隔1-2個月施一次。
- 病蟲害防治:刺槐苗期主要病害有立枯病、猝倒病等,可用多菌靈、甲基托布津等藥劑防治。主要蟲害有蚜蟲、葉蟬等,可用吡蟲啉、敵百蟲等藥劑防治。
5. 移栽與定植
- 移栽時間:一般在春季或秋季進行,以春季為主。春季移栽在3-4月,秋季移栽在9-10月。
- 移栽密度:根據(jù)用途不同,移栽密度也有所不同。綠化用樹一般株行距為2米×3米,木材生產(chǎn)用樹株行距為3米×4米。
- 移栽方法:挖好定植穴,穴徑和深度均為30-40厘米。將苗木放入穴中,扶正后填土壓實,澆透水。
6. 定植后的管理
- 澆水:定植后要澆透水,以后視天氣情況適時澆水,保持土壤濕潤。
- 修剪:定植后第1-2年,要及時修剪側(cè)枝,促進主干生長。成年后可根據(jù)需要進行整形修剪。
- 施肥:每年春季和秋季各施一次復(fù)合肥或有機肥,促進樹木生長。
- 病蟲害防治:刺槐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、炭疽病等,主要蟲害有天牛、刺蛾等。發(fā)現(xiàn)病蟲害要及時采取措施防治。
7. 收獲與利用
- 收獲時間:刺槐主要用于綠化、防風固沙和木材生產(chǎn)。綠化用樹一般在定植后3-5年即可達到觀賞效果;木材生產(chǎn)用樹一般在定植后10-15年即可采伐。
- 利用方式:刺槐木材堅硬、紋理美觀,可用于制作家具、地板、枕木等。樹葉和花可作為飼料,具有較高的經(jīng)濟價值。
通過以上技術(shù)措施,可以有效地提高刺槐的育苗成活率和栽培質(zhì)量,實現(xiàn)刺槐的高效利用。
品名:刺槐種子
高度:10~20m
特點:耐寒性好,生長快,適應(yīng)性強。
種植量:3~4kg/畝
種植期:春秋/視地區(qū)
適播地:排水通暢,光照充足,不挑土壤。
供應(yīng)規(guī)格:全新種子/小苗